站在济南春天的肩上问候一缕春风
①济南的春天是一幅画,一幅典雅在齐鲁大地上的泼墨画,一幅泼墨在行云流水间的山水画。
这幅画,有山有水,有情有意,也有泉上人家。
②山,是泰山余脉,从东、南、西面兜了个圈儿,就像“婴儿的摇篮”,济南城就坐落在这摇篮中,感觉温馨舒服。
春风过处,黛绿的山坡便披上了一层新绿。
站在春风中的千佛山顶,放眼北眺,天蓝地阔,白云如丝。
九点山峰似隐若现,俨然人间仙境。
难怪唐朝诗人李贺能写下“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千古佳句。
在缕缕春风中静静地听着山上古刹中传出的钟声,慢慢地体味着“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的深远韵味和意义,浮躁的心也会慢慢安静下来。
③水,是黄河水,冬去春来,冰消雪融。
这水也便一路撒欢的唱着摇篮曲儿从北面绕城而过,提醒着人们该开市的开市,该试犁的试犁,该播种的播种。
④在千佛山的脚下,还有一汪水,她的名字叫大明湖。
当是这幅大画的点睛之笔了。
春天的大明湖,就像这座城市一双明亮而美丽的眼睛,惊喜的闪烁在这娇羞的春天里。
茫茫的湖面平整如镜,静谧中又透出几分灵气。
⑤岸边的柳条随风而动,嫩芽肆无忌惮地蹿出来,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鹅黄色的清香。
湖中残荷如勾,芦苇飞雪。
偶尔低飞的燕子点一下碧波的湖面,激起圈圈的涟漪。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样的灵动淡雅,与人间烟火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
⑥湖心岛上的历下亭和散落在周边的亭台楼阁,则是这幅大画的神来之笔。
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让人浮想联翩,一下把正在为建设现代泉城撸起袖子使劲干的人们推回了远古,自然会想起“南丰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时任齐州(今济南)知州的曾巩,所谓“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二字数先生”。
还有“秋柳园”的清初诗人王士祯,“稼轩祠”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还有那个女词人李清照一起,把这个城市千年前的笔墨余香与当今的浓墨重彩巧妙的挥洒在了一起。
⑦如果说大明湖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那么泉水,自然也就成了这幅大画的魂。
⑧趵突泉可谓“泉之大者”,她是众多72名泉的代表。
园子不大,一步一步景,最有名的当属那“三股水”了。
我感觉济南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为那三股水而活的,没了水,人也没了精气神,仿佛水与人在血脉里是相通的,都是这块土地的造化。
一年到头,人们的心总随着水位数字起起伏伏,若久旱后泉水复涌,简直就是全城人的大事,可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来庆贺。
这种心情,外人恐怕是很难理解。
于是,这三股水,也便有了神圣的意味。
它的喷涌不息、珠飞玉溅,象征着这个城市的生命力,看着它们,已经不单单是欣赏景色,更有敬仰图腾一般的心境哦。
⑨春天的泉水,简直清得不像话,每一汪小泉都是一首透明的诗,映得出你的影子和天光云色。
因为清,泉中的游鱼,泉底的细石、沙砾、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在细石和沙砾之间,不时有一串串小气泡扶摇而上,摇荡心旌。
因为清,人们纷纷拿了水桶、水杯来接新涌出的泉水,哗啦啦的声响从早到晚,像一支永不停歇的歌。
人们取了水,回家煮开,泡上新鲜的茶叶,细细品咋,生活的美好便就尽在此中了。
⑩站在济南春天的肩上,邀约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问候一缕春风。
饮一杯茶,占一首“梅花令”,品味的是这山水大画的脉搏;挽一把琴,抚一曲“赛江南”,感触的是那行云流水的情怀。
于是,那些埋藏在泥土中的生命与尘封在记忆中的波澜和故事,也都弥漫上了这醉人的气息。
18.本文题目可否换成“济南的春天”?为什么?(3分)
1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6分)
(1)岸边的柳条随风而动,嫩芽肆无忌惮地蹿出来,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鹅黄色的清香。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于是,这三股水,也便有了神圣的意味。
(怎么理解“神圣的意味”?)
20.第⑦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作用,请加以分析。
(2分)
21.请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4分)
22.请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春天的景物,至少运用本文出现过的一种修辞方法。
(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不超出字格)(7分)
18.(3分)(1)可以。
“济南的春天”作为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济南春天的景色;同时用语简洁明了。
(2)不可以。
原文题目更生动形象,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暗示了文章主要内容,传达了对济南春天的热爱之情。
19.(6分)(1)贬义词褒用,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柳芽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芽旺盛的长势。
(3分)(2)趵突泉水与济南人血脉相通,它代表着当地人的精气神,象征着这个城市的生命活力,表达了人们对趵突泉水的敬仰之情。
(3分)
20.(2分)承接上文写大明湖的内容,领起下文对趵突泉水的描述。
21.(4分)用“清得不像话”“一首透明的诗”正面写水清,又以游鱼、细石、沙砾等,侧面衬托水清。
22.(7分)文中出现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引用、对偶。
分项评分标准:
2.
1~0
原标题:鸡兔之乐
□凸凹
我所居的单元楼,有许多人家发达了,搬到更好的小区,因而就住进来一些新的成员,有外地打工者,还有山里的农民。
一住一楼的农民,在自家阳台的荫蔽处建一鸡埘,养母鸡两只,家兔一对。
在山里,鸡兔是不同笼的,但进城之后,因无隙地,也只好随遇而安。
它们处得很好,各自行止,互不打扰,就像这里的居民,虽同楼而栖,却像陌生人,兀自生息,不相往来。
小兔好养,城镇的菜叶子总是多的,如果主人能放下身价,邻人遗弃的,也能捡回来,即便不储备,也不至于饿。
母鸡更好养,粗粮身贱,花有限的钱就能从农贸市场买回旬月所需。
那母鸡的叫声能勾引童年的记忆,所以特感亲切。
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家的小杂粮拿给这家居民,他们也不推辞,只是从此亲热起来,喜欢唠几句家常。
鸡似乎比人懂得感恩,因为吃得好,就拼命下蛋,一只母鸡,有时一天里会给主人下两枚鸡蛋,最后那枚蛋,竟往往还带着缕缕血丝。
只不过,小区的管理者前来干预,说这是楼宇,不可饲养,既扰民,又污染环境,不仅要拆除,还要罚款。
鸡兔的主人很委屈,找我求助。
因为我是区里的干部,说出的话,能占位置。
小区居委会的主任,正是我的一个酒友,我对他说,鸡兔安静,并不扰民,即便是母鸡时有叫声,也是喜人语调,让人热爱生活。
至于饲养带来的粪便,可令主人勤于打扫,环境之污也会迎刃而解。
他说,我倒无妨,就怕居民不允,若众人皆怒,会成为事件。
我说,这你也不要担忧,因为这栋楼房的居民成分我了解,除新搬来的住户,老住户基本上是离退休机关干部,尚在职者唯我一人。
新住户都是草民,他们疲于为生计奔波,不会计较细节;会计较的,主要是这些干部,但这些干部我都熟,也都看重我的在职,所以,我这个在职干部都能容忍,他们也就不会更多地反对,因为去职的干部都隐忍,身上的浮火已渐渐熄灭,与一般百姓趋同。
他说,既然这样,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说,这就对了。
在我的观念里,自我意识太强,喜欢多事的人,多是权贵,而这是个平民小区,居民多自卑、悯人,不会鸡蛋里挑骨头,更不会节外生枝。
于是,鸡兔无恙,得以平安生存。
但是,小区的居民生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甬道凄清,很少见到人影,而现在我每一下班归来,都能看到鸡兔的笼旁总有数人簇拥,他们有说有笑,不是品评小兔的长相之好,就是夸赞母鸡的产蛋之勤,都觉得鸡兔给他们带来生气与乐趣,让他们又见到土地上的生活。
由于鸡兔,居民有了自然的来往,陌生的人们也渐渐相识,再见面,都能理所当然地打招呼,小区多了人声与人气。
更可喜的是,居民多了对鸡兔的牵挂,好像鸡兔活得好不好,都跟他们每个人有关。
于是,他们主动把多余的米谷和炒菜择下来的枝叶拿给鸡兔的主人;到河畔遛弯儿,也留心柳树的新芽和可食用的野菜,适时地采回来,也交给鸡兔的主人。
有时鸡兔生病,许多居民不仅问询,还拿出医治的建议,甚至从动物医院买回相关的药剂,殷切地叮嘱鸡兔服下。
奇怪的,鸡兔虽然不是人,却比人更牵动人的情怀,大家关切在一起,彼此都亲近了。
由鸡兔的启示,麻木的居民,这之后竟有了多余的心思,不仅居住,还要居住得符合自己的心意。
纷纷找我,说:我喜栽桑,能否栽桑养蚕?我喜植杏,能否杏挂东南枝?我喜培香椿,能否香氲你我?我都是允的,于是,楼前楼后,都有了随性的栽植,渐渐地,虽居住的是楼宇,却居然一改刻板,有了山林模样,葳葳蕤蕤。
桑熟,我能看到抽丝之难;杏黄,我能尝到儿时的况味;香椿长成,我能品到既往的幽香——虽与乡土隔绝,却也如还在垄亩上耕耘;虽漂浮于市井,却也如亲炙于旧时桑梓,一举一动好像都对应着出身的来路。
大家都有同感,生者熟,熟者近,你我与共,一片和谐。
如是,鸡兔虽小,却也有大牵引,生态的善化,从兹展开。
可谓,无心者,怨处境,有心者,顺时事,居小看大,俗处看雅,乘势而为,渐进佳境。
不是我等心胸开阔,而是现实不可拂逆,一旦顺生,鸡兔健旺,人心归一,孤独之我,也融于万众,乐在其中,心地也就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