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求(暂行)为了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国家计委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报批实施程序的通知》(计地区[2001]179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1]95号),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行业和地方规范,制定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可研报告应在勘察报告审查合格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以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编制,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其主要内容应包含:(1)地质灾害体位置、分布范围、规模;(2)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灾情评价,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3)地质灾害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4)地质灾害体所处的岩、土工程特性;(5)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6)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设计参数分析及选择;(7)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8)监测设计方案;(9)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治理投资估算;(10)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1)治理工程效益评估;(12)项目管理形式;(13)施工组织实施大纲;(14)工程竣工后工程养护意见;(15)与相邻项目之间的关系;(16)业主组建方案及其情况简介;(17)招标方案;(18)其他。
可研报告依据勘察报告稳定性结论和危害性,要对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充分地论证。
可研阶段要对治理方案严格把关,从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反复比较,做到安全有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确定最佳防治方案。
对勘察确认无需进行工程治理的,实事求是地提出监测工程方案,勘察费列入项目总投资。
对于此类项目仍按工程治理上报的,将视为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行为,一经核实,将对有关责任人及单位严肃处理。
对确需工程治理的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治理的标准、规模、工程量,要校核主要参数,核查治理的边界、范围、规模;不属于地质灾害治理的如港口、码头、道路建设、回填造地、防洪堤建设,不列入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工程,按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的原则,分渠道落实投资;跨175米,规模和投资太大的项目,提出分期治理方案。
工程治理要核实主要参数、推力计算、安全系数等,并进行两个以上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从严控制投资估算。
为便于工程核实量,主要工程量要反映在图册、计算表上,报告文本与图册不一致的,以图册为准。
可研阶段要提交专门的投资估算书,综合单价分析表要准确。
可研报告必须附可研委托书、合同,可研承担单位内审意见,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地勘报告专家审查意见、审查批复文件及专家名单复印件,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提交成果必须数字化,使用软件必须是当时通用软件(文字采用word97版本及以上,图形文件后缀必须是*.DWG)。
具体的内容、章节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概述(一)任务由来(含是否已列入规划,规划编号,委托单位,委托时间,可研设计招标方式,招标时间,工作范围等) (二)主要目的与任务(三)可研编制依据及编制情况二、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地质灾害体灾情评价1、地质灾害分布位置、规模、范围(含地质灾害体的坐标:采用北京坐标系,高程应标注是何种高程),地勘报告主要结论,专家审查意见。
2、主要危及对象(居民、建筑、设施、交通、航道等必须量化)3、地质灾害体破坏后造成损失估算(二)项目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三、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状况2、气象与水文3、区域经济状况(二)地质环境条件概述1、地形及地貌2、地层及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含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抗震性等)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特征5、地震(提供地震基本烈度及对应的地面加速度等)*四、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校核(一)概述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引用地勘报告的结论)1、分布特征:边界、前缘、后缘、分布高程2、地质灾害体规模(长、宽、厚)、面积、体积3、与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关系4、主要变形特征 (建筑物的变形、破坏、地面变形等)5、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二)地质灾害体稳定性校核(针对性校核地质参数及稳定性)1、地质灾害体各层岩土体(特别是滑动带及软弱夹层)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2、计算参数选取3、敏感性分析4、稳定性计算(计算方法不少于两种方法,复杂情况应作专门的数值分析)5、主要结论*注:三、四部分要依据地勘报告和校核情况,简明扼要编写、控制篇幅。
五、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一)以往当地治理地质灾害体的概况(二)治理该灾害体与有关的工程的关系(如与坍岸、防护堤等的关系)(三)防治目标(四)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五)治理工程方案1、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工程安全运行年限按不低于50年标准设计)2、治理技术方案的设计(简述总体思路,必须具有两种以上不同思路的设计方案)3、不同方案的分项工程设计地表水排水工程:论证其汇水面积、汇水量、地表水径流量、降雨量和洪水位(20年、50年、100年一遇),治理区的沟、谷、渠、井排水现状和排水功能。
地下排水工程应论证其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降深S、涌水量Q、降落半径R),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地下径流系数、三峡工程蓄水对地下水的影响。
支档工程应在平面图和主要控制面上明确布设位置、结构类型,并对布设依据进行论证,对主要控制面上的支档结构还需作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功能评价。
六、工程监测设计方案(含治理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二)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三)监测工作现状(四)监测工作方案1、监测工作布置2、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建议(人员、设备、监测年限等)七、项目实施大纲(一)项目管理形式1、政府监督2、项目法人(组建方案、资质及营业执照等,填《项目法人登记表》)3、项目管理形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招标制、合同管理制、月度报表制、竣工验收制等)(二)招标方案1、招标范围、招标方式、资质要求等2、业主组建方案:含政府批准的组建批复文件、工商执照,项目法人情况,项目法人资本金等,填报《招投标方案》附表二1及附表二2。
八、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施工条件(道路、供水、供电、占地、拆迁等)(二)天然建筑材料(含工程材料分布,质量及运输条件等)(三)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四)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五)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六)施工管理与监理九、投资估算(详见《可研投资估算编制大纲》)(一)编制依据及原则(二)基础资料编制(三)分部估算编制(四)预备费(五)前期工作费(含勘察费、设计费、可研等)十、不同方案比选(2个以上)(一)技术方案的比选(二)施工技术比选(含施工难易程度、工期等)(三)投资估算比选(四)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确定推荐方案,要实事求是核实治理范围、规模、标准,优化方案,从严控制投资。
这部分是可研报告的重点内容,应充分论证、比选工程治理与勘察监测、排水、搬迁避让等方案。
对需工程治理的,应充分论证和比选排水与不排水方案、分期实施方案,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治理方案做好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功能评价,并提供主剖面计算书和有关图表,工程量要直观反映在图表上。
十一、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一)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二)经济、社会、减灾效益综合评价十二、下步工作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建议附件1、可研报告承担单位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设计人员职业证明、主要业绩介绍2、委托书、合同3、《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专家审查意见、专家名单、有关部门地勘审查批复文件4、《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另册,地勘报告2份以上,视情况确定)5、可研报告承担单位内审意见附图及附表1、总平面布置图(1:500~1:1000)2、总剖面图(1:500~1:1000)3、分项工程平面布置图(1:100~1:500)4、分项工程典型剖面图(1:100~1:200)5、阻滑、支档结构立面展开图(1:100~1:200)6、基础资料统计表(含主要材料、单项工程量等)7、投资估算的所有表格8、提交数字化成果(光盘或软盘)9、项目法人情况登记表(表一)10、招标方案(附表二1、附表二2)11、地质灾害体特征表(表三)12、项目主要参数特征表13、其他相关图表附表二1招 标 申 报 表招 标 范 围全部招标部分招标招标估算金额勘 察设 计施 工监 理设 备重要材料报送情况说明:招 标 方 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其他方式勘 察设 计施 工监 理设 备重要材料报送情况说明:招 标 范 围委托招标自行招标勘 察设 计施 工监 理设 备重要材料报送情况说明:报送单位:填报人:附表二2国家投资项目招标初步方案第一部分:招标内容勘察(地勘、水文、其他)资质等级要求其 他设 计资质等级要求其 他建 筑资质等级要求特殊施工要求拟划分标段数量安 装资质等级要求特殊施工要求拟划分标段数量监 理技术条件其 他主要设备技术条件拟发包数量其 他主要建筑材料拟划分标段数量拟发包数量、业主集中采购或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其 他注:以上内容可附另页说明。
第一部分:其他内容1、建设项目工期计划草案。
2、招标领导小组组成方案。
报送单位:填报人:注:附表二1、附表二2应附在可研报告文本上。
1附件三: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内容要求(暂行)为了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国家计委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报批程序的通知》(计地区[2001]1793号)、《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渝办发[2001]95号),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行业和地方规范,制定本初步设计编制内容要求。
初步设计应在可研报告审查合格基础上,按勘察报告及可研报告审批的批准方案,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参照地方标准、国家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其中,高边坡、塌岸治理项目按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要依据审查批复的可研报告,进一步优化方案,从严控制投资。
提交成果必须数字化,使用软件必须是当时通用软件(文字采用word97版本及以上,图形文件后缀必须是*.DWG)。
设计应包含如下的内容:前 言1、任务由来(含是否已列入规划,规划编号,委托单位,委托时间,初设招标方式,招标时间,工作范围等)2、工程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座标、交通条件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意见4、设计依据一、地质灾害体概况1、自然、地质环境条件2、地质灾害体稳定性验证及结论二、防治设计工程试验(视具体情况确定)1、现场试验方案及结果2、室内试验与结果3、设计所需地质参数的确定三、治理工程初步设计1、设计依据及标准(工程安全运行年限不低于50年)2、防治工程设计工况及参数的确定3、治理工程具体方案设计(平面图应在具有地质灾害体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布设,剖面图应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上布设)4、治理工程分项设计5、与地质灾害体治理相关其他事项(如与坍岸、港口码头等的关系)确有必要的,初设阶段也可进行多个技术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