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着特征。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有:一是教师观念更新高度不够。
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衣、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二是教师培训深度不够。
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
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
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三是根治应试教育痼疾力度不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各级统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
教育研究变成了应
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
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渠道。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学生心中播种创新的种子,必须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智慧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灵性。
数学课堂教学智慧就是教师怎样智慧地教?教师怎样引领学生智慧地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
下面我就在创设智慧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一些肤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以生为本的,它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以生为本的智慧课堂,一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读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老师备课时主要备学生,要用智慧与理
性去研读学生: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解决的?还想知道的?能否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讲解等。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
老师要智慧的教,首先“吃透”教材,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创造性使用教材。
现行新教材中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精神。
如《圆柱的体积》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切拼图形为主线而展开的,意在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也是数形结合思想,图形变换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的渗透。
教师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熟悉了教材的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准确把握课程智慧。
三、重视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因此每一节数学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
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
四、积累教学智慧
老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积累教学智慧,才能达到胸中有书,课堂上才能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才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教师的课程智慧,是教师“学高为师”的核心。
要作智慧型教师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学教材、学课程理论、学教学技能,教师只有不断的积累智慧,才能构建出智慧课堂,才能让学生生成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播种创新的种子,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数学教学的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的能力。
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规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
作为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
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题目:王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学生发现有多种解法:①归一法解: 15-900÷(360÷4);②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③分数法解:15-4÷(360÷900);④倍比法解:15-4×(900÷360);⑤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
这些解
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总之,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积极创设智慧型的数学课堂,在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智慧课堂的沃土中,播种创新的种子,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