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爱中华》
端午节、妈祖信俗。
• 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 • 潮州音乐、潮剧、歌册、英歌舞、潮汕工
夫茶、潮绣、剪纸、等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游牧生活方
侗语意味声音宏大的歌,它 本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
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 即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
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 性展示
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由于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
而侗族大歌又贯穿于鼓楼对
歌的始终,侗族人便把“嘎
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 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 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
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 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
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 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
个国家之一。
•
•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 中国古琴艺术
•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
•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 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
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 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
为“百戏之祖,百戏之
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
师”,许多地方剧种,都 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
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 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
老”即“侗族大歌”视为多
声部歌的总称。
• 2009年11月,贵州省 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 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 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 化”。
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 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 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 《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 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