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财政、税收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2011•江苏)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D。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
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较低。
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2.(2011•天津)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
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他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C。
根据题意,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就要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①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直接提升人们的幸福程度,不选;②从收入角度,③从居民的住房角度,④从物价的角度,都是提高居民幸福程度的措施,本题选C。
3.(2011•浙江)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B.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解析】C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0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纳税数额相对减少,B项不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税,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D项排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平均税负减轻,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入选。
本题是知识运用题,解题的核心是明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4.(2011•重庆)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
重庆公租房建设是()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价的重要手段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公租房建设,增加了商品的供给量,有利于抑制房价,①正确。
重庆市政府拿出邵分资金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发挥了财政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确定公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而无法确定公有制是否占主体。
故③当选,②排除。
题干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
本题以组合题的形式命制,可根据题意采用排除法筛选答案。
5.(2011•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高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①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②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调控是宏观的,不可能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③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④。
6.(2011•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
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答案】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解析本题选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学科性,彰显学科价值,主要考核公司经营与发展、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等知识。
主要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调动、迁移、归纳整合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考生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认清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2011·浙江)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E)同比上升5.3%。
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解析】A。
控制通货膨胀需要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缩小投资规模,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A项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应入选。
本题是措施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措施,达到“干肢一致”。
2.(2011·旧课标全国)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
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本问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归,就是在考财政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征税与纳税1.(2011•江苏)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
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
这说明()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国家以车辆购置税等形式加大投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因此①③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因此②不能入选;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④错误。
2.(2011•天津)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1900元、5000元,结合表1,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表1 个人所得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薪金所得减去元以后的余.个人工薪收入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解析D。
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
从知识上要求考生会计算个人所得税。
A说法正确,根据图表这是累进税率,B说法正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体现社会公平,C根据图表,个税起征点是2000元,小张不足2000元不交税,D项错误,老赵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纳税部分为5000-2000=3000元,这3000元要分开算,其中500×5%=25元,剩下的2000-500(前面已经缴纳税,扣除掉)=1500×10%=150元,3000-2000(前面已经缴纳税,扣除掉)=1000×15%=150元,三部分加起来共计325元,不是450元,所以D项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选项,答案是D。
3.(2011•福建) “拉弗曲线”(见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④ D.③④【解析】C。
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并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时间,这将导致税基的减少,政府的税收不但不会因增税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减少。
所以税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关,排除③选①。
从理论上说,当税率是零和税率是百分之百的时候,税收收入都等于零,所以④应选。
A点是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最佳税率选择,但不是宏观调控的最佳选择。
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根据客观的经济形势对应采取积极、稳健或者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增税或者减税。
企业、劳动与经营一、企业与劳动者1.(2011•旧课标全国)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
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本题设问主体是企业,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
选项③是政府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不符合题意;选项④只会使招工更难,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
2.(2011•旧课标全国)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A.6% B.10% C.12% D.15%【解析】C。
企业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自有资金利润率=净利润/自有资金×100%,甲去年的利润率为2/2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