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除草松土:茶园通过4-5个月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而,在春茶开采迈进行茶园除草松土,有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有助于增进春茶提早萌发。
除草松土普通以2月底、3月初进行,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施催芽肥时间宜早不适当迟,在离茶树根部15-20厘米处开沟施入,亩施尿素30-3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或腐熟栏肥-2500公斤,施后覆土。
对于不能开沟施肥茶园,可在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佳是在2月底至惊蛰前完毕,最迟不能超过3月10日。
因而时茶树通过一冬休眠,茎、根贮藏养分多,修剪后易恢复,又加上早春气温回升,修剪后长出枝条不易受冻,劳力又不紧张,容易掌握。
生产茶园普通倡导轻修剪,即普通剪去去年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约剪去2一3厘米。
如果树冠受冻,要依照受冻限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免得剪去尚能发芽某些枝条。
而对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茶园,为提早春茶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这种气候条件对茶园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
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本地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止倒春寒办法。
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于已萌发芽叶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
在易受冻害迎
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寒潮过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去。
茶树遭受冻害后,必要依照受冻状况采用相应护理和复壮办法,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根,导致茶芽迟发、减产。
因而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米如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2℃后来,可运用茶树叶片吸取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使茶树提早萌芽,增长产量,改进品质。
根外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中茶早”和激素“920”等。
七、防治虫害:春茶采摘期,正值蚜虫、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虫害发生初期,应抓紧在春分后清明前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进行喷杀防治。
如下信息由爱茶网收集整顿于网络: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国内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名誉,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据记录,当前我县既有茶叶种植面积4000多亩,但由于经营分散、缺少栽培技术、管理粗放等因素,产量不高,因而,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逐渐走上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相结合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茶叶树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当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规定降雨量在1000-毫米之间。
以酸性红
壤、红黄壤、黄壤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适当栽植。
茶叶生产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后来随气温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我县此气温均在清明先后),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天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
国内普通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另一方面在7-9月。
茶叶树新梢不采摘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办法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茶叶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才干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当前我县栽培品种重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
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取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基本,坚持高原则,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
普通选取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分、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红壤、黄壤为主。
茶园地拟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原则,15度以上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不大于165㎝,坡度不不大于30度以上陡坡不适当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
茶园地无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
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
肥料以具有机质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磷肥为好。
用量依土质而异,普通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
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
普通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比较适当。
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
如果是扦插繁殖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依照茶苗生长状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存2株即可。
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
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某些枝叶,必要时在高温旱季还要恰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中心环节,办法涉及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长土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
普通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养料,因而必要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干获得稳产、高产。
施肥量根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
幼龄茶树春
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
施肥办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
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普通每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
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佳。
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
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长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经济年龄,修剪是一项重要办法。
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增进其侧枝和腋芽萌发,增长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健骨干枝。
1、修剪时期。
普通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在旺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限度。
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植株体剪去,三龄苗,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植株剪去;四龄苗,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植株体剪去。
3、修剪办法。
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
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
剪时尽量留下分枝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
有病害或过于细弱枝条应当剪去。
经三次修剪茶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
预测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
400斤,管理办法得当,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或台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三分之一或一半处剪去,台刈离地面4-5㎝处所有刈去,时间在春茶先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办法,也是制茶工艺开端。
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重要办法,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原则采。
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规定不同,大多红、绿茶采摘原则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档茶原料规定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依照规定原则及时进行采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步也影响下轮茶芽萌发。
2、留叶采。
芽叶是茶树重要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矛盾,因而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生长较差或更新后不久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办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病虫种类诸多,当前全国已发现约400各种。
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倡导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技术,充分运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应禁止
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
重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办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用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办法:依照不同虫害,采用不同防治办法,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