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市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东莞市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下)期中四校高二语文联试题命题与审阅:王新雅夏素蓉邓羽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内,其实整个中国的建筑传统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文化。

如果你去参观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也都遵从着那种建立在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人文哲学。

到了苏州园林中,人们在惊叹步移景异的如画如梦的鬼斧神工之中去体验中国历代文化经营所创造出的建筑哲学。

曾陪一位国外建筑师访问苏州园林后,得出的结论让我们惊愕,他说:真正伟大的建筑不是产自建筑师之手,而是由哲学家、思想家、学者创造的。

就像眼前看到的这片园林,它实质上是一个家,或者是一个书斋,或者是一个古代的办公室,它又像一个园林,而这种园林又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家来看待,那么人身在其中会忘却这个家有几个客厅、卧室,或者说它们的大小、高度,让它们领略的是园中的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园林看待,而隐没在景色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陈设,又是主人精神和灵魂的最佳写照。

中国的画坛巨匠齐白石曾说,事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没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说金庸的武侠的小说中写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是最佳的档次和境界。

1.下列关于“四合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它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B. 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是因为它是封闭式的住宅。

C. 四合院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得知,四合院自元代起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D.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下列不符合原文表述的一项是(3分)()A.风水学说,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苏州园林,有着如画似梦、巧夺天工般的美丽,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中国历代文化建设所创造出的建筑哲学。

C. 苏州园林的设计是将家,或是书斋,或是古代的办公室的特点以及园林的特点融入其中。

而这种园林设计又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D. 如果把苏州园林当作一个园林来看待,而隐藏在景色之中的房屋,以及房屋中的陈设,又是主人精神境界和灵魂高度的真实写照。

3.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其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整个中国的建筑传统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文化,也就是说,四合院的文化就代表了整个中国建筑的传统。

B. 第一段作者分别从历史、构成与文化这三个方面来讲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其主要内容是讲四合院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特征。

C.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也都遵从建立在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人文哲学,从北京四合院,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不难发现这一点。

D.作者认为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其实与北京的四合院是一样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移(移,转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时年三十一。

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机,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

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几,通“讥”,检查,盘查)察之过也。

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蠲,juān,免除)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

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靳,吝惜)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

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摘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

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绍述,继承)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

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4.下列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其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B.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C.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D.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 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先秦时的学校叫“庠序”;到了汉代,将学校称做“太学”,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

明清时的学校叫“书院”“书堂”“私塾”。

B.在科举考试中,乡试考中的叫“举人”,会试考中的叫“贡士”,殿试考中的叫“进士”。

C.“致仕”“乞骸骨”,均指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自请辞职。

“致仕”也可以指官员正常退休。

D.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了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此褒贬善恶,这就叫谥号,或者庙号。

“徽宗”就是庙号。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时,就考取进士功名。

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

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徽宗召张根到宫中。

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依靠的是心而已。

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就会消耗殆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C.张根调任两浙为官,他辞职不去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

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而导致的国库空虚、帝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

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5分)译文:(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江城子卢祖皋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I 【注】掩银屏:收起银白色的屏风。

着娉婷:带上(或叫上)美女。

酲:chéng,醉。

8.这首词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

(6分)9.本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除设问反问之外)?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三句进行补写。

(6分)困难,勇于攀登。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怀念一只叫阿黄的狗陈永林“那天一直下雨,雨下得好大。

雨点砸在瓦上,劈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

还刮了好大的风,风呼呼地叫,鬼哭狼嚎一样。

半夜里我起来小解,听到门外有狗呜呜的叫声……”母亲又给我讲那只叫阿黄的狗的故事。

阿黄的故事母亲不知给我讲了多少遍,母亲只要一有空就讲,听得我都背下来了。

母亲一开门,见一只黄狗躺在地上,黄狗全身湿漉漉的,还冷得发抖。

母亲说:“进来吧。

”这只狗是外村跑来的。

白天就来村里了,可一直没有一户人家收留这狗。

那时我们村里都很穷,人都吃不饱,自然没东西喂狗。

狗进了屋,钻进灶前的稻秆里面。

狗呜呜地叫。

母亲猜狗饿了,拿起晚上剩的两只红薯放在狗的面前。

狗两口就吃完了,狗太饿了。

母亲还想给狗吃,可家里再没啥吃的了。

天亮后,父亲撵狗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