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四校联考名校卷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刻图章为副业,当时不少过境的美军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有吉祥高雅涵义的中国名字。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乙)之妙。
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丙)。
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
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不少印章。
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
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一外国人要我解释这印章文字的意义,我当时很为难,照字面翻译当然容易,说明典故却费周折。
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
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取材自梁实秋《图章》,有删改)【注】排奡(ào):形容文笔刚劲有力。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雕虫小技妙笔生花画蛇添足B.雕虫小技画龙点睛大煞风景C.举手之劳妙笔生花大煞风景D.举手之劳画龙点睛画蛇添足1.(3分)B2.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2.(3分)C3.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3.(3分)B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色冷青松B.禅房花木深C.蝉翼柳塘风D.梅柳渡江春4.(3分)C5.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3分)(▲)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5.(3分)D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一:统一B.庶几狎而得之狎:亲近C.二人欢然无所间间:机会D.已老,胠其橐胠:打开6.C(“间”应为“隔阂”)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以适天下之乐B.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C. 欲从而求之不可得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D. 独其诗可行于世其胸中浩然7.D(都是代词,可译为“他的”。
A:凭……身份;连词,表目的,来。
B:因而;通过。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4分)(他)没有地方抒发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乡村老人,痛快地尽兴喝酒游玩,到了颠狂的地步也不满足。
(每个分句1分,“放”、“厌”要译出,如该分句句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2)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3分)曼卿的诗极为清新,可是他特别称道秘演的作品,认为它高雅雄健,有诗人的意趣。
(每个分1分,“称”“以为”要译出,如该分句句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3分)在他将要远行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因此说到他盛年时的情景来悲叹他的衰老。
(共3分,每个分句1分,其中“于”“叙”“因”须译出,如该分句句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
(4分)9. ①表达作者对秘演(怀才不遇、隐身佛门)身世、际遇的深切同情;②抒发对当时众多人才被埋没的无限感慨;③借以表达自己年老的悲叹(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如答“肯定/赞赏/推荐秘演诗歌价值”归入第①点,得1分)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开篇三句写初夏之景,请分析“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老”和“肥”字的妙处。
(4分)(1)①“老”,春风和煦中,幼莺的羽翼渐渐长成。
“肥”,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鲜圆。
(2分)②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赋予无想山中初夏之景动态与形态,春光虽去,作者却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2分)(2)“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1分)(2)用典。
(1分)(答案超过1个该题不得分)(3)本首词下阕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①对自身身世飘零/天涯沦落/行踪无定/羁旅漂泊的感叹;②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无奈。
(4分,每点2分,分析和情感各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2)▲,多于在庾之粟粒。
(杜牧《阿房宫赋》)(3)其险也若此,▲!(李白《蜀道难》)(4)▲,其黄而陨。
(《诗经•氓》)(5)▲,▲,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6)▲。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7)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自题小像》)(1)上古有大椿者(2)钉头磷磷(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桑之落矣(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6)羌管悠悠霜满地(7)我以我血荐轩辕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清粥王岫榕⑴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
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⑵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
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
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
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
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⑶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⑷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
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⑸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
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
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⑹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⑺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
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
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⑻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
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⑼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