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白居易

《中国古代文学史》白居易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
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 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 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
年。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 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 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 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 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 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 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
“非隐非仕一中人”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祖籍太原。其曾祖父时,又 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晚年又
生平简介
号“香山居士”。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
于洛阳城。一生经历代、德、顺、宪、 穆宗五朝。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 公”。
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
2.仕宦生活。
3.贬官江州
元和十年 ,被贬江州司马,这是他
一生的分水岭,这一年他做了两件 事: 1.写下著名的《与元九书》,表明 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诗歌主张。 2.自编诗集,分为四体:讽喻诗、 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大林寺桃花》
4.任职苏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宗吊白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
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
然。”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
其弯如弓。
《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系向牛头充炭直。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
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
京畿(jī):国都及 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 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 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
派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官 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 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1.生逢乱世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 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 胝(zhi)。”
2.知足
陈寅恪先生认为:“乐天之思
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
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 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 甚幸甚!馀何求哉?
--------《醉吟先生传》
白居易诗歌主张
《新乐府序》白居易明确地提出诗应“为君 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1、重写实,尚通俗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 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二)感伤诗------事牵情动,随感而吟咏。
白居易感伤诗的命名来源于他的《与元九 书》“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 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有一百多首,其中广为传
诵的有《长恨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
诗。
感伤诗的分类
感伤诗题材分为“牵于外”的感伤诗和
“动于内”的感伤诗两类,前者意在感物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千 呼 万 唤 人 , 相 逢
(三)杂律诗——亲朋离散,释恨佐欢,一 时一物,一笑一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式。
--------《唐才子传》
2、明确诗歌创作的目的,他认为 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 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 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 的政治目的。他响亮地提出了“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口号。
白居易的“中人”与“中隐”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道情,又可分为“牵于事”和“牵于物” 两类,后者旨在人生感慨,又分为“动于情” 和“动于理”两类。在白居易所创作的二 百零一首感伤诗中,数量最多的是“动于情”
的题材。
感伤诗的主题
1、拘束和失落——抒写宦海沉浮
2、孤独与无常——抒发人生苦短
3、清醒与矛盾——抒发天命难违
《长恨歌》
恨天 绵长 绵地 无久 绝有 期时 尽 , 此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卖炭翁》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 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
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
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四)闲适诗——移病闲居,知足保和, 吟玩情性。
闲适诗意在“独善其身”, 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适悠然的情 调及对“帝都名利场”的厌倦, 对生活的满足。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 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 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长恨歌》
主题思想:说法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 有以下三种 1.讽喻说——诗人意在“刺”唐明 皇贪色乱国。陈鸿:“不但感其事,惩 尤物,室乱阶,垂于将来也”。 2.爱情说——主要是同情并歌颂了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歌颂了人 类对爱情的坚贞,以超越了帝王后妃的 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真正 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3.双重主题说——写的是一种特殊 性质的爱情悲剧。唐杨既是悲剧的承担 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诗人对他们的 态度是;“怒其作孽,又哀其可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晚年生活闲适,崇信佛老。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 年)八月十四日(9月8 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 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的思想
1.白居易主导思想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 其一生,大体上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 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志在兼济”的时 期。后期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
的一里之长,负责管 理事务。
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
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十家 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方:才,刚刚。
牒(dié ):文书。 蠲(juān):除去, 免除。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 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 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 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 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白居易诗歌创作
(一)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
共170多首;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主要继 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就诗的思想内容 而言,重在讽喻时事。讽喻中“刺”的成分多, “美”的成分少。 主要内容:1.讽谏君王 《骊宫高》 《海漫漫》
2.讽刺时弊 《杜陵叟》《轻肥》《西凉伎》
3.哀恤黎庶 《卖炭翁》《上阳白发人》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
细如蚁,称为“绿蚁”。
后人评价
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 教化主”。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 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 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 天。”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记载:唐宣
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