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诗经》
1.305首;黄河流域为中心=河南
2.流传:周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孔子教学的教材;三家诗;毛诗
3.内容;祭祖诗;颂史诗;农牧诗;宴会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诗
4.风=十五国风、雅=二雅、颂=三颂
5.艺术性
(1)表现手法:赋比兴
(2)结构:重章;叠句;叠词
(3)音乐性:反复
6.文学地位和影响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2)多为主观抒情言志之诗——中国古代诗学言志缘情
(3)现实性、思想性
(4)多用比兴,借景抒情
《氓》赋比兴、重章叠句和叠词;中国第一首叙事诗,抒情色彩浓厚《蒹葭》重章叠句
《采薇》内容形式相得益彰
《离骚》艺术美——意境奇美、节奏参差、方言之美
《左传》VS《春秋》
1.记史多了13年
2.叙事更详尽
3.历史文学化:
(1)内容情节化、细节化
(2)叙事手法多样化
(3)刻画人物鲜明化
(4)语言文艺化
4.褒贬手法不同
(1)春秋笔法
(2)左传加评论
《左传》长于叙事、编年体历史著作、以记事为主
《国语》
国别体、记言为主、写人趋向于传记写法,总体文学成就低于《左传》
《战国策》
国别体;以记述人物活动为主线的散文篇章;
艺术特点更表现在人物说辞的妙绝和魅力。

语言艺术“辩丽横肆”、善于攻心、善用譬喻
《老子》智慧之书、箴言体。

孙武《孙子》思维严谨、用词准确为特征。

孔子《论语》语录体散文,以记言为主,词约义丰。

《墨子》
《孟子》
语录体散文;由孟子与其门生共同述作、弟子笔录;
“仁政”“性善论”;
对话辩论艺术:善用譬喻(比喻、排比)
《庄子》“寓言”艺术;怪异浪漫、夸张。

三言体:寓言、重言、厄言
《韩非子》犀利峻峭,长于分析;善于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屈原楚辞《离骚》
多用隐喻和象征;——后世美人诗、弃妇诗、闺怨诗
其品格、追求、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精神影响后代作家;
创楚辞一体,其形式、手法、构思在文学史上有开辟之功——催生辞骚之体
构思的神话般想象
宋玉辞赋
《九辩》楚辞作品
《登徒子好色赋》写美人:创新继承;赋:以描写为主、极尽铺张;
开汉大赋之先河——主客问答、虚构情节等。

魏晋南北朝
“建安风骨”:——慷慨悲壮
1.建功立业的抱负;人生苦短的哀叹;
鲜明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气息;
2.三曹
正始诗歌(竹林七贤)
1.阮籍
2.嵇康
正始诗风——遥永渊深
太康诗歌
太康诗风代表:陆机、潘岳
太康诗风:繁缛
内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形式:追求文字的华美和辞藻的华丽、描写更细腻、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太康独例:左思风力
继承建安传统;咏史诗多引史实以借古讽今,典实精切;抒情强烈,文情深怨;讽刺尖锐,笔力矫健。

永嘉体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陶渊明
元嘉文学
谢灵运“元嘉之雄”
开创山水诗派第一人。

山水诗:晋宋初出现的一种以写山水为题材,以表现自然美为主题的诗歌。

颜延之
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贡献
逐句押韵变为隔句押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使诗歌所抒发的感
情更加激昂奔放,音节也更加富于抑扬顿挫的美感,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