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恰到好处的教法、学法及组织形式为教学主线,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健康地发展。
实现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最终目标。
二、教材分析跳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是现代奥林匹克田径运动中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
跳远对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巧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具有精力旺盛、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挑战与超越等心理特点,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立定跳远。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环节。
(2)技能目标:在学习与体验中解决“学会”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学习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蹲踞式跳远的技术重、难点是助跑和起跳的结合,学生如何应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练习。
六、教法与学法本次课在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上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多种教法与学法的合理渗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学习、掌握技能,勇于实践,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拼搏进取、感受成功的平台。
七、教学过程(一)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阶段介绍跳远: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技术环节: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部分组成,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准确地踏上跳板、为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起跳任务:是改变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使他按适宜的腾起角(18-24度)向空中腾起。
(可分为起跳脚着板、屈膝缓冲、起跳蹬伸)腾空的任务: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落地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推迟脚落地的时间,加大着地点和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保证身体移过着地点,安全落地。
跳远的分类:跳远在起跳完成“腾空步”之后根据空中动作的形式,可以分为“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姿势。
在中学阶段主要学习蹲踞式跳远动作。
蹲踞式跳远动作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蹲踞式姿势屈髋团身,缩短了身体前旋的半径,加大了身体前旋的角速度,所以稳定性较差,往往影响落地的原度。
蹲踞式跳远动作方法:助跑速度快,节奏稳定,踏板前达到最快速度;起跳脚上板快,两臂和两腿配合摆动快,起跳腿蹬伸起跳快。
腾空中蹲踞平稳好,落地时两腿前伸,落入沙坑屈膝缓冲,安全落地。
动作要点:助跑快速、步点准确、重心平稳、上板积极=起跳充分,空中身体姿势平衡,落地安全。
(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与提高阶段观看蹲踞式跳远(解析图)(三)知识扩展:1、跳远概述跳远项目的特点:跳远是指通过起动,经过一段距离的助跑,准确地踏上起跳板进行起跳、腾空,并在空中做出一定的技术动作,双足落在沙坑里,比远度的跳跃运动。
根据空中动作的不同,分为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姿势。
跳远技术动作的演变:跳远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连续完成的。
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这四个动作过程是统一的整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
跳远的腾空技术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
在跳远运动发展过程中,跳远技术的改进,主要是起跳后空中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发展。
1890年以前,采用的是原始的蹲踞式跳远,即起跳后立即团身,并自然向前伸小腿落地。
1895年~1935年采用蹲踞式和半蹲挺身式跳远。
1935年~1960年,挺身式跳远日趋完善,并出现了走步式跳远。
目前,男子高水平运动员基本采用更加完美的走步式跳远,女子高水平选手多数采用挺身式或走步式。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均来自美国,前者是鲍威尔,后者是卡尔.刘易斯。
跳远记录:男子跳远全国纪录劳剑峰在199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8.40米,女子跳远全国纪录是姚伟丽在1993年创造的,成绩是7.03米。
男子跳远的世界记录保持者为美国籍的迈克·鲍威尔於1991年8月30日在东京所创下的8.95米女子跳远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女子奇斯蒂娅科娃跳远 7.52 1988.06.112、了解跳远的规则跳远场地和器械:用于跳远助跑的跑道,宽度为1.22~1.25米,长度不得短于40米。
起跳板应为长方形,长为1.21~1.22米,宽度为20厘米,厚度为10厘米。
一般是木料制作。
起跳板靠近沙坑落地区一端的边缘为起跳限制线。
比赛时,如果运动员脚部在起跳中踩过起跳线即为犯规,成绩无效。
落地区是跳远起跳腾空后的落地区域,一般为填满松软沙子的沙坑。
沙坑的最小宽度为2.75米,沙坑的远端与起跳板的距离不得短于lO米。
3. 跳远技术评论看点(1)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主要看以下几点:A. 助跑和起跳的结合是否紧密、协调,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
B. 起跳的速度和幅度,及上板的准确度。
C. 应有适宜的腾起角度和踏板的制动力较小。
(2)运动员腾空技术主要看以下几点:A. 无论是何种腾空技术动作,都必须能够保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
在落地前能够做到高抬大腿、前伸小腿。
B. 腾空阶段必须保持抬头挺胸姿态。
正确完成空中技术动作。
C. 挺身式必须挺胸展髋,使髋部前移,不能挺腹。
走步式交换步的动作要在身体重心下方,两大腿进行剪绞交换,八、小结本次课本课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
课堂解析图探究技术动作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概括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助跑:放松自然,逐渐加速,最后几步加快步频,步点准确。
起跳:起跳脚踏上起跳标志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
腾空:腾空步后,起跳腿向前上方提举,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
落地:两腿前伸落沙坑,屈膝缓冲安全着地。
课题蹲踞式跳远课的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记住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概念.能力目标:学生能做到助跑有节奏,能完成起跳、空中蹲踞姿势和屈膝缓冲落地。
情感目标:学生能自觉接受教师指导,乐意进行重复性练习,努力提高跳远成绩.重点难点难点:助跳与起跳的自然衔接、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步点准确。
教具准备教学流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活跃情绪激发兴趣10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检查服装三、宣布本节课内容,安排见习生四、准备活动:五、绕田径场慢跑三圈六、徒手操教师口令组织:四列横队,如图一要求:1、集合快、静、齐。
2、准备活动充分。
育心强体增技促智一、学习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
一、教师讲解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
1、教师讲解有节奏助跑与快速起跳的要领。
2、教师示范完整技术动作。
3、指导学生练习并加以单个辅导。
4、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1、学生认真听讲,练习2、练习步骤:(1)、学生各自丈量步点,并作好标记。
(2)、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练习场地如(图四)×××××O O O O O ★课的流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育心强体增技促智30二、教师示范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
1、组织学生练习。
2、指导学生练习并加以单个辅导。
3、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4)、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4相互观察,相互改进提高。
5接受教师的指导。
纠正错误。
练习场地如(图四)×××××O O O O O ★沙坑沙坑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具有精力旺盛、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挑战与超越等心理特点,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立定跳远。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跳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是现代奥林匹克田径运动中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
跳远对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巧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起跳与助跑衔接不好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环节。
(2)技能目标:在学习与体验中解决“学会”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学习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