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A.价值取向问题B.个人发展问题C.思想方法问题D.社会发展问题3.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5.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A.管理B.引导C.控制D.交往8.“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这一条文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1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14.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16.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A.问答型试题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D.客观性试题17.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A.1998年B.1999年C.2002年D.2003年19.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A.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2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模糊综合测评法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

共20分) 21.制定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依据是:对_____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_________的研究。

22.学生是权力的主体。

其享有的法律规定的社会权力包括:_________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力、_________的权力、安全的权力。

23.考察学生文化的特征,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文化的_________性、非正式性、多样性、_________性。

24.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_________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_________发展。

25.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中学_________、职业中学_________的综合化趋势。

26._________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时期。

27.教育目的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_________做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_________做出规定。

28.课外辅导是_________的补充。

29.相对评价的基准是评价对象群体中的_________。

30.我国古代以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的教育机构称为_________,其主持人称为_________。

31.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制度;二是学校制定的学校_________:三是班集体的_________。

3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主体是“_________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

共30分)33.教育要促进儿童发展,应遵循哪几个身心发展规律?34.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35.健全的班集体的形成应具有哪些基本标志? 36.简述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37.简要回答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38.“多元智能”理论对改进学生评价有哪些策略指导意义?一、单项选择题1.D2.A3.C4.B5.B6.C7.D8.B9.A10.D 11.A12.B13.D14.A15.C16.D17.C18.B 19.B20.D 二、填空题21.学生学科22.生存受尊重23.过渡互补24.世界观个性25.职业化普通化26.高中27.社会性质和方向人的身心素质28.课堂教学29.平均状况30.书院山长(洞主)31.常规制度班级规范32.全面和谐三、简答题33.(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4.(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35.(1)共同的目标;(2)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3)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4)良好的人际关系。

36.(1)教师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2)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3)对成绩优秀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增加作业的难度,扩大知识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4)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37.(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38.(1)树立新的智能观和学生观;(2)改革课程内容,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3)倡导运用情境化学习评价方法;(4)设计适应各科教学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案;(5)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使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各种智能发展的特点。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B.八股文C.自然科学D.四书、五经2.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文化教育B.科技发展C.计划生育的实施状况D.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3.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5.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6.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B.班主任C.级任导师D.班委会7.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A.儿童主体的活动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C.家庭和社会教育D.社会环境8.在学生咨询中,()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A.鼓励表达法B.系统脱敏法C.深入共感法D.身体放松法9.以分班、分组为测验的根本目的的是()。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成就测验D.标准测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年。

A.1980 B.1986C.1995D.1998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

2.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__________为依据。

3.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

4.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5.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由教育学发展史可知,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2.D【解析】基础教育是奠定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3.D【解析】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5.B【解析】瓦•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的主张。

6.B【解析】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7.A【解析】略。

8.D【解析】在学生咨询中,身体放松法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9.A【解析】以分班、分组为测验根本目的的是安置性测验。

10.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__________;稳定性;发展性;__________。

三、填空题1.学习2.科学的分类3.自我评价4.辅助5.独特性、灵活性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