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最新(优质课公开课专用)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最新(优质课公开课专用)
注意: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知识巩固
3.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 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 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 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 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 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为主题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 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二孩政策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 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巩固
(2011•天津)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 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 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 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 其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 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如果上 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 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 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 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不
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实的或歪曲的反映)。
福享不了……
山里孩子真是 好,有高山、白云 和小鸟,可以不上 学,不用辅导,幸
福享不了……
社会环境不同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中,社 会意识带有阶级性。 P87专家点评.)
“二孩政策”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执行期间就 早有人提出。
结合课本P88页,这种现象又反映了哲理?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先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但根本上随社 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合作探究:
人们过去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社会主义 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导致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内越 计划越穷,物资奇缺,温饱都无法解决。
探究互动: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每 个人的社会意识是否相同?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 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 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社会地位不同
城里的孩子真是 好,有高楼、小车 和电脑,还能天天 上学,吃汉堡,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 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
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 动才能发生作用,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 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是最基本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用
1、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 明( )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生产力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石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温故而知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透过热词看世界
且行且珍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蒜你 狠。
2019年度流行热词 我和我的祖国、金色十年、学习强国、中美 经贸磋商、最美奋斗者、硬核、垃圾分类、 先行示范区、基层减负年、我太南了
年度热词说明了什么哲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 的规律又是什么?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学习提纲(P88-90)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的做法,违背 了什么哲理?犯了什么错误?
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
为社会意识可以决定社会存在,故犯了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 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 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 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1.1社 会 发 展 的 规 律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思
(整个世界)
主
义
哲 历史唯物主义 学
(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论 第4.5课 (物质 、运动、规律、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6课 (实践、认识、真理)
唯物辩证法 第7.8.9.10课 (联系、发展、矛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 观)第12课
3、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 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 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 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 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 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贯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人类社会的基 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类 社 会 始 终
两个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在社会中的地 位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矛盾和规律是更为 基本的矛盾和规律?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综合提高
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 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 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 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 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 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 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 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 行了决战。
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 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 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 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 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 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地位: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