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1 / 1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总的趋势看,从教育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义看,特别是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 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需要看,可以认为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 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 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体现在 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 作用的环境中。 (2)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 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大体上关涉四个相互 制约的环节: ①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
圣才电子书
第 1 章 教育的概念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 复习笔记 教育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 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 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 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 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 人。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3.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同时,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 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 活动的根本区别。 4.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 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在不同时代不同 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目 的和不同的设想与实施。这些教育并不都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从教育历史发展
2 / 1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 动方法与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
③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 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
3 / 1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d.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e.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 f.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从学校产生之时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阶级 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 与任用等方面。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 生产劳动的脱离。封建社会强化了这一传统。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越来越 成为限制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限制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消极因素。 2.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在一些先进的发 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 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既对社会的发展起 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同时,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又出现了函授、广播、电视、 网络等形式的教育,使得以往的学校教育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随着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
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1.古代教育 (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虽然有了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①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a.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b.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c.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就 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 ②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的特征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b.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