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格玛项目最佳案例
样本极差
值 H
60
测量人员
Xbar 控制图(按 测量人员)
姜彩虹 56 张娜娜 赵时枚
张娜娜 测量人员
赵时枚
测量人员 乘 编号 交互作用
测量人员
样本均值
平均
_ _ UCL=54.29 X =54.01 LCL=53.74
56 52 48
姜彩虹 张娜娜 赵时枚
研究变异 %研究变 来源 标准差(SD) (6 * SD) 异 (%SV) 合计量具 R&R 0.14335 0.8601 5.72 重复性 0.14335 0.8601 5.72 再现性 0.00000 0.0000 0.00 测量人员 0.00000 0.0000 0.00 部件间 2.50289 15.0173 99.84 合计变异 2.50699 15.0419 100.00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财务 分析
Six sigma
08年高内阻Y的公布:对比07年无明显下降趋势
1-4月汇总高内阻趋势图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4V M7 4 V K 23 M7 4 V K 28 M7 4 V L 01 M7 4 V L 05 M7 4 V L 11 M7 4 V L 17 M7 4 V L 20 M7 4 V L 25 M7 4 V L 28 M8 4 V A 01 M8 4 V A 04 M8 4 V A 08 M8 4 V A 11 M8 4 V A 18 M8 4 V A 22 M8 4 V A 24 M8 4 V A 28 M8 4 V A 31 M8 4 V B 05 M8 4 V B 12 M8 4 V B 15 M8 4 V B 19 M8 6 V B 29 M8 4 V B 22 M8 4 V B 28 M8 4 V C 04 M8 4 V C 07 M8 4 V C 10 M8 4 V C 13 M8 4 V C 19 M8 4 V C 22 M8 4 V C 25 M8 4 V C 28 M8 D0 To 1 ta l
Six sigma
07年高内阻Y的不良率分布
07年10月份至12月份高内阻推移图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4V M7 H 4V 23 M7 H 4V 24 M7 H 4V 25 M7 K 4V 02 N7 J 4V 12 N7 J 4V 13 N7 J 4V 18 N7 J 4V 19 N7 J 4V 20 N7 J 4V 25 N7 J 4V 26 N7 J 4V 27 N7 K 4V 05 N7 K 4V 08 N7 K 4V 10 M7 K 4V 21 M7 K 4V 22 M7 K 4V 23 M7 K 4V 24 M7 K 4V 26 M7 K 4V 27 M7 K 4V 28 M7 K 4V 29 M7 K 4V 30 M7 L 4V 01 M7 L 4V 03 M7 K 4V 23 M7 K2 7 To ta l
52
48
1
2
3
4
5 6 编号
7
8
9
10
由无人员误差,测量系统非常好。
MSA测量系统: %研究变异 ≤30%,测量系 统合格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P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财务 分析
Six sigma
高内阻不良项目y 的分布柏拉图
500 100
按08年1 月至4月 份止产出 的高内阻 不良品数, 不良率合 计是 10200PP M计算得 出
放电 解剖钢 壳
OK
判定高内阻原因:负极耳虚焊
测量电池内阻值
2.电芯内部不明断路NG NG 1.判定高内阻原因:正极耳抽出 NG
测量正极耳与钢壳内阻值 检查正极耳状态 OK
解剖顶 盖
测量帽盖内阻值
NG
判定高内阻原因:帽盖内阻NG
高内阻电池原因分析解剖流程图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P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财务 分析
批次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高内阻不良 率
2.04% 1.69% 2.23% 2.22% 2.38% 2.11% 2.96% 2.58%
1月
4VM7L01 4VM7 L10 4VM7L27
3
3 2
K22 K23 K24 K26 K27 K28 K29 K30 L01 L03 L04 L05 L06 L07 L10 L11 L12 L14 L15 L25 L26 L28 L31 A01 A02 A03 A04 A26 A28
Batch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财务 分析
10200ppm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3100ppm
综合Y的分布规律和 历史数据, 得出:主要改善方向 是对滚槽机负极耳 点焊工序进行改善, 从而降低高内阻电芯 的产出。 目标如左图
400
80
200
40
100
20
0 不良项目 数量 百分比 累积 %
负极耳虚焊 478 94.3 94.3
负极耳弯折 25 4.9 99.2
其他 4 0.8 100.0
0
Y的类别
y1:负极耳虚焊
所占工序不良率 94.28%
所占产出率PPM 9617PPM
百分比
数量
300
60
按二八法则提取对 高内阻影响最大的 y,结合y的现状能 力,分析得出: 高内阻不良是: Y负极耳虚焊, 数量占各项目Y 的94.28%
完成现状分 析和目标定 义,完成项 目财务收益 估算 完成主要X的 MSA,并找 到主要的X项 目 确认主要X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3.18-4.30
4.30-5.30
5.30-6.30
6.30-7.30
寻找对策控 制X,使X得 到有效控制 有效改善对策 的标准化,进 一步控制X
批次
10月
高内阻最高 不良批次 不良率
8.18% 2.32% 2.49% 2.05% 2.01%
4VM7 H25 4VM7J13
11月
4VM7K08 12月 4VM8K27
4VM8K29
系列2
汇总07年10-12月份高内阻电芯占生产电芯不良率为:13800PPM;而占工序检测 次品数不良率为: 24610PPM;右表为各月份高内阻电芯占批次不良最高比率的两 个批次。
Six sigma
量具 R&R 方差分量 来源 方差分量 贡献率 合计量具 R&R 0.02055 0.33 重复性 0.02055 0.33 再现性 0.00000 0.00 测量人员 0.00000 0.00 部件间 6.26445 99.67 合计变异 6.28500 100.00
O C V 1 内阻测试柜M S A 分析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Six sigma
6sigma黑带改善
降低高内阻不良率项目
部 门: 项目黑带: 开始时间:2008.3.18 完成时间:2008.8.30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Six sigma
团队成员
ChampionLeaderMemberMemberMemberMember 朱明星
协调公司资源对本项 目予以人员、物质等 支持和指导 方案规划、协调过程 相关事宜,进度跟踪 和控制,主导数据收 集和原因分析,协调改 善方案
400
80
200
40
100
20
0 机器号 数量 百分比 累积 %
2# 358 70.6 70.6
3# 96 18.9 89.5
1# 53 10.5 100.0
0
百分比
数量
300
60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Six sigma
改善目标图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财务 分析
Six sigma
负极耳虚焊机器分布柏拉图
500 100
负极耳虚焊分布机台 左图是从解剖电芯的数据, 分析负极耳虚焊所 产出的设备分布规律 柏拉图,从图中可得出: 2#滚槽机负极耳虚焊数量 占三台机器所产出的 70.6%,为三台机器中最 高。 故:后续改善可着重分析 2#滚槽机点焊工序。
高内阻电池不良项目饼图
4.9% 0.8%
类别 负极耳虚焊 负极耳弯折 正极耳抽出
94.3%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Six sigma
目前Y的CTQ
I
Y:负极耳虚焊
f (X)
滚槽负极点焊
O 高内阻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
选题 理由 VOC CTQ MSA Y现状 能力 Y分布 规律 目标 设定
Six sigma
解剖寻找Y的CTQ
图三:测卷芯内阻
图一:用管钳解剖
图二:测帽盖内阻
图四:负极耳虚焊
图五:负极耳弯折未焊接
图六:负极耳弯折,半个焊点
制造三部高内阻改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