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指导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

中考指导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

新课标中考指导: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1、概括题(中心思想或者段意)答题步骤:主语(人物)+谓语(事件)。

所有概括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2、筛选信息题:答题步骤:第一,确定需要的信息的文中的位置。

第二,分出要点。

第三,分要点整理成句。

3、品析词句题1)题目要求是从词义分析(通常是问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可不可以删除或者更换)答题步骤: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对文章结构和中心起到的作用。

如::“××”一词原指……,这里指……,结构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思想感情2)题目要求是从修辞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如: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所表达的意思3)题目要求是从描写方法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①人物描写包括(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细节描写作用: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反映作品主题②环境描写包括(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③描写角度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不管是哪个角度,都是集中表现人物性格,景物特色,主题。

4)题目要求是从写作手法分析(题目提示使用了何种手法)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题A、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B、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C、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5、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6、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5、谈阅读感受的题此类题往往是开放性题,放在最后一问。

答题步骤: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自身体会+自身的实际举例+扣原文主题小结二、审题作答审题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平时的训练不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惨重失分,那么,从哪些方面审题呢?1.看配分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

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

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

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那就是具有层次性,而这个"层次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

如果在阅读文章时,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也能很容易地去答题。

2.看重要的词、句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

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

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

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3、寻找答案的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

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

4.选用合理的句式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亦能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所以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

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

所谓"相关联",就是"问"与"答"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二可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

答题还应注意叙述对象。

答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对性,疏忽了叙述的对象,导致错用句式,出现语病,不完整又不规范,甚至误答,所以在作答时,写出叙述对象有百益而无一害,但避免张冠李戴。

5.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作答时,是从正面回答,还是从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回答,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回答,都影响答题的效果。

从正面答题,直白晓畅;从反面答题,含蓄隽永;以他人之言、之行答题,更显主人公之个性、品行。

同时,亦可拓宽考生思维。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必须审清题意,选取最佳的答题角度进行答题。

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