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1.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2.老师总结并补充“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简介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着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
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
兴国县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
兴国山歌的内容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近到油盐柴米,男耕女织,男婚女嫁,无所不唱,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
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
他们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
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
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三.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1.学唱歌谱(钢琴带奏旋律,老师对难点如: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
[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石(sa)、禾(wo)、鞋(hai) ]3.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
找出最能体现“4.欣赏《打只山歌过横排》。
(播放名家范唱或老师范唱)四.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一)分析设问1.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段体)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在歌曲中取到了什么作用(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
)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哎呀鳓——哎)有什么特点(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仿佛联想到了什么(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该如何来演唱这句(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4.歌曲的风格特点(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联想歌曲的意境。
5.歌曲中除了第一句,旋律落差大吗(不太大)用了几个音(“1、2、6”三个音)(二)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五.小结师: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
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范文四:《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喜欢听些什么音乐呢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大陆、港台或者是欧美的流行音乐,那么,除了流行音乐以外还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下面同学们来听几个音乐片段,感受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
(播放三个音乐片段:①、船工号子;②、茉莉花;③、绣荷包)【新课教学】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歌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到底什么样的歌曲才算是民歌同学们是怎么理解中国民歌的呢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中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源与人民生活有对人民生活骑着广泛深入的作用,在群众口头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加工,语言简洁凝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按体裁和作用(1)山歌: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
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充满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色,常加入衬词、衬句。
中国的山歌流传很广,但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北部高原、山区广大地带。
代表性山歌品种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晋西北“山曲”、“烂席片”;甘肃、青海、宁夏“花儿”(或称“少年”)(2)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俗称“号子”或“哨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
其主要功能,就是统一大伙的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人们的劳动情绪。
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如海洋渔民号子、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号子、工地建筑号子、“盐工号子”等等。
(3)城镇“小调”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
长期以来,经过城镇职业、半职业民间艺人的加工、磨练,形成了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等一系列题材特征。
刚刚我们听到的三首民歌分别是我国四川民歌《船工号子》、江苏民歌《茉莉花》、山西民歌《绣荷包》。
不同地域的民歌各具特色,咱们江西省的兴国县就具有“山歌之乡”的美称。
有这么一句话:“一把芝麻撒上天,兴国歌王万万千。
”由此可见兴国山歌之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大家先来仔细听一下。
(播放《打支山歌过横排》)1、同学们感受到歌词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引出“哎呀嘞哎”)2、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那么歌曲当中的“哎呀嘞哎”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人们在山上劳动,伐木放排、挑担及田间劳动,有的为了消除疲劳,有的为了寻觅同伴,他们就进行对歌打趣。
)3、接下来同学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哎呀嘞哎”中最后一个“哎”演唱的感觉,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播放歌曲)仔细听歌曲中那些地方用了咱们江西的方言··试着把方言唱出来。
4、大家在学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什么感受(节奏自由、情绪高亢、为了呼唤更远的伙伴)5、同学们注意看歌曲名称中的“打”是指唱的意思,“横排”是指山与山之间的崎岖山路。
另外,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歌曲的歌谱当中有几个个别的音符旁边出现了与其他音符不同的小音符这个小音符就叫“倚音”,倚音有时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时也在主音的后面出现。
因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后的音,因此叫“倚音”。
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波音——像什么形状对,就叫波音。
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波音唱(奏)时一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分上波音(顺波音)和下波音(逆波音)两种。
在音乐中我们把倚音跟波音都称作装饰音。
6、同学们这一次跟着音乐用方言大声的唱出来,注意体会歌曲中的装饰音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播放歌曲)兴国山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
保护、研究、解读兴国山歌,发掘其精华,无疑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范文五:《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打只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调式: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2.“兴国山歌”(后面有,略)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1.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