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毋庸置疑,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世纪。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机遇,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
这要求我国在进行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克服不足。
正文:
21世纪已经来临,无论是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还是从国内条件来说,这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时期。
21世纪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
首先,从我国的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尽管世纪仍充满矛盾,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为突出。
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多极化发展是21世纪的总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夸大深化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
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全方位的外交工作,国际地位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但是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应运而生,也促进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同时由于我国“后发优势”的存在,完全有可能吸收世界的高新技术成果,迎头赶上,加速发展。
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为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向前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时代,哪个国家能在知识、技术上领先于世界,哪个国家九江市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联系到中国的现状,我们看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大潮在世界范围内的涌动,我国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这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同时技术重复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够。
技术改造缓慢,制约了产业技术的进步。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大会的先导作用尚显不够。
从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在科技教育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资金投入的力度也不够。
我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远落后与经济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较低。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不相应。
在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扩展海外投资和通过发展海外投资及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国际化服务还刚刚起步。
二是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引进外资尚需要进一步努力;保护好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四是人口素质低对知识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中国适应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带来障碍。
五是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表明中国的整体优势还没发挥,这不仅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还将影响中国占领国际市场。
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知识经济上的差距与不足,则应该对其进行弥补。
这就要对症下药。
综上,在我国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即存在着有利条件,也在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这就要求我国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促进发展,在立足于我国实情的基础上,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