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与指挥
B、人辰韵:en、in、un 例《我亲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等。
C、江阳韵:ang、iang、uang 例《小河淌水》、《小白杨》等。 D 、 中 东 韵 : eng 、 ien 、 ueng 、 ong 、 zong 、 例 《 草 原 之 夜 》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1)、五音
△呼吸时,口型及上仍做继续歌唱状态.
△吸好气再进入时,不再唱字头,只唱字尾(包括渐强 和减弱的进行).
(2)、长乐句、乐段中的循环呼吸 常规气口与特殊气口(破句式呼吸)相结合。(见谱例)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声部呼吸。 亦可将合唱团员分成A、B、C等若干组,分别演唱固定性的 气口,以保证乐句、乐段的完整性。(见上例) (3)、呼吸的训练方法: 用整体呼吸法训练循环呼吸技巧(哼鸣、唱字等)。 把长乐句、乐段分成若干气口,让团员自由选择呼吸点,一 旦选定就不可再变化。
i 元音,本身具有“横、前、窄”之特点,故可适当做“竖、后、 宽”咬字发音处理。
a 元音,本身具有“横、前、宽”之特点,故可适当做“竖、后、 窄”咬字发音处理。
e 元音,本身具有“横、前、窄”之特点,故可适当做“竖、后、 宽”咬字发音处理。
u 元音,本身具有“竖、前、窄”之特点,故可适当做“横、后、 宽”咬字发音处理。
强调每个音的清晰度;唱高想低:保持低的状态唱高音,做到“高而不挤”; 唱
(3)字:强调注意声与字结合的练习,练习咬字的全过程:达到“字正” 的要求。
咬字的原则横字竖咬(绝对的);竖字横咬(相对的);前韵母后咬 (绝对的);后韵母前咬(相对的);窄韵母宽咬(绝对的);宽韵母 窄咬(相对的)。其基本规律为:
3、合唱的均衡训练(一般均衡与特殊均衡)。
(1)克服人声的音量常违反自然音响规律的现象(自然音 响音越低音量越大,音越高音量越弱,而人声往往唱高音时 用气大,反而使高音的音量大。应有意识的予以克服之)。
(2)也应善于适当运用人声的音量特点去恰当的表现作品。
1、激起声:
(作好音高、音量、音色及各个发声器官的充分准备,发出准确、 干净、有力、有弹性、音头明显的声音,侧重于声母和韵母。其中 最重要的是“状态”,可以“柱式和声练声曲”练习)。
B、发花韵:a、ia、ua 例《党啊、亲爱的妈妈》、《我为祖国 献石油》等。
C、乜斜韵:e、ie、ve、例《塞北的雪》等。
D、姑苏韵为:u、例《故乡的小路》、《红杉树》等。
E、一七韵:i 、v、例《中国的土地》等。
需要归韵的韵母(i、u、o作韵尾)为:
A、怀来韵:ai、uai、例《珊瑚颂》、《血染的风彩》等。
1、声部内的声音融合:
(1)、合唱团员主动的声音融合意识的建立是首先要做的。 (2)、气息运用及发声器官的相对一致性要贯穿训练的始终。 (3)、强化声音表情一致性的训练。 (4)、建立正确的、符合合唱艺术要求的声音概念。
2、声部之间的声音融合
各个音区声音概念的建立工作十分重要。 混声合唱各声部的共有音区(见谱例): 高声部延续音区(女高音声部“S”); 低声部延续音区(男低音声部“B”);
o、u 元音本身具有“竖、后、窄”之特点,故可适当做“横、前、 宽”咬字发音处理。
(4)腔:主要强调对字尾的保持,恰当地运用“混合 韵”。字正腔圆的标准:“口拢、鼻空、气通、声 松”。
★混合韵唱法——所有需要归韵的字均用不归韵的方法演唱。
不归韵的韵母为:
A、梭波韵:e、o、uo 例《三套车》、《我和我的祖国》、 《高高太子山》等。
(1)、团头音(团尾音):用于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或歌曲片段。 具体方法:作好一定的歌唱状态,用小腹用力而有弹性的气息唱出 带有团状音头的声音,收音时用小腹弹气收住。如:《伏尔加船夫 曲》、《团结就是力量》等。
(2)、平头音(平尾音):用于声部均衡的立体性合唱作品或乐 段。特点为音头与音身直至音尾均保持同样的气息与状态。如: 《送别》、《茉莉花》等。
合唱团的低音往往使用小密度波动音,高音往往使用大密度波动 音。
13、伴奏与音准:(钢琴或乐队)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 律(转调前转入)。
1、 培养团员良好的音准感觉:
(1)、使其了解各种旋律音程的表现特征,并对之感兴趣。
大音程:大三度、大六度——唱“宽”,以表达“明亮、豁达、幸 福”等基本调性色彩本质;大二度——具有“迈出果断而从容的一 步”的感觉。
腰腹部对抗:吸气后要四周立即绷紧,横膈膜人为的向下坠压产 生阻力,并与丹田人为地向里弹动的动力之间产生对抗。
“气柱抗”能力可通过“平稳运气”练习(如前吐、停,和“弹 跳气息”练习逐步获得。
(2)声:在良好的吸、吐气基础上求得圆润、美好的 声音。
①、训练高位置的声音
②、真声与假声相结合
童声以中、低音区以真声为主,参以少量的假声。中高音区真 声逐渐减少,假声逐渐增多,直到全部假声为止。
撮口呼(着力于唇):凡V或由V开头的韵母都属于撮口呼—— V(女)、VE(月)、VAN(远)、VN(云)、IONG(胸)等。
合口呼(着力于满口):凡u或由u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合口呼— —U(不、湖)、UA(跨、话)、UO(多、说)、UAI(快、坏、 外)、UEI(推、会)、UAN(团、换、宽)、UEN(吞、村、 问)、UANG(光、望)、UENG(翁、横)、0NG(东、公、中) 等。
9、声音位置与音准:位置低音容易偏低。
10、换声区与音准:换声区的音准控制有一定难度(中音在降E, 高音在降B),可用轻声或半声来练习。
11、咬、吐字与音准:难咬的字练习时可以母音为主。
12、波动音与音准:波动音是美化声音,为乐思服务的一种手段。 但运用要恰当。童声合唱不必太多地追求波动音的演唱效果。混 声、女声、男声合唱也应有控制的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民族音 乐风格来取舍。朝鲜族善于使用迟到颤音,西藏善于使用直声或 波动音,或两者有机的结合。新疆善于使用快频率颤音。
(1)、喉音字:G、 K、 H(国、古、可、哭、河、嘿等); (2)、舌音字:D、 T、 N、 L(多、地、太、他、捺 努、里、 泪等); (3)、齿音字:ZH、 CH、 SH、 R(之、摘、吹、柴、是、晒、 谁、扔、瑞等); (4)、牙音字:Z、 C、 S、 J、 Q、 X(最、在、擦、脆、洒、 岁、急、句、去、起、西、新等); (5)、唇音字:B、 P、 M、 F(白、本、跑、旁、满、买、发、 分等)。
每个声区:约五——六度(各声部)。 训练程序:先练中音区,然后逐步向高、低两侧扩展
1、整体呼吸(既常规性呼吸):四种基本呼吸法— —“快吸快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 “快吸慢呼”。
2、声部性呼吸(常用于复调性合唱作品)。
3、循环呼吸:
(1)、长音中的循环呼吸
△在演唱中气息用完后,缓收,以无音头音形式再进入 (图示).
合唱训练与指挥
一、合唱的声音训练 二、合唱的呼吸训练 三、合唱的音准训练 四、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案头工作的重要性)
五、指挥及指挥动作的设计
(一)、声音训练的基础
1、声音的四个要素
2、五音四呼
(二)、声音融合训练
1、声部内的声音融合 2、声部之间的声音融合 3、合唱的均衡训练(一般均衡与特殊均衡)
B、灰堆韵:ei、ui、例舒伯特《摇篮曲》等。
C、遥条韵:ao、iao 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D、油求韵:ou、iu 例《妹妹找哥泪花流》、《小背篓》等。
鼻音归韵的韵母(n、ng 作韵尾)为:
A、前言韵:an、ian、uan、van 例《刘胡兰》“放心吧别牵挂,句 句话儿记心间”、《啊、牡丹》等。
(2)、四呼
开口呼(着力于喉):凡是a、o、e或由它们分别开头的韵母都 属于开口呼——A(妈)、O(波)、E(德)、AI(排)、EI (非)、AO(毛)、OU(楼)、AN(山)、EN(门)、ANG (放)、ER(而)等。
齐齿呼(着力于牙齿):凡是i或由i开头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 —I(米)、IA(家)、IE(爹)、IAO(小)、IOU(求)、IAN (天)、IN(进)、IANG(将)、ING(听)等。
3、音区与音准:正常音区音准容易保证,极端音区音准不易保 证。训练方法:后者可采用提高八度或降低八度的办法练习; 亦可采用移调练习的方法。
4、旋律线与音准:水平式旋律线(直线性)略难控制。上行旋 律线容易偏高。下行旋律线容易偏低。
5、和声与音准:包括两个方面:旋律音准与和声音准。
力度型和声音容易偏高,色彩性和声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 调和声中变化音的倾向性,二是注意其他和弦音不受变化音的 影响而改变音高。
。
2、缓起声:(先气后声,声由气渐托出,轻字头,咬字的 全过程,侧重于韵母。最重要的仍是“状态”的把握。同时 注意唇音字应先哼后唱:M、B、P、等)。
(1)、圆头音(圆尾音):用于抒情的合唱作品和乐段。 缓起、缓收。
(2)、无音头音:用于衬托性声部的长音等乐段。特点为: 先出气,后发声。
3、关于共鸣: 高音区:头声为主; 中音区:口、鼻腔为主; 低 音区:胸腔为主。
6、调式与音准:不同调式的音级都有一定的倾向要求。七声音阶 中的大调式强调主、属、下属音的支柱性,其他音级对其有不同程 度的倾向性(包括小调式)。
7、作品与音准:情绪低的作品音容易偏低,情绪热烈的作品音容 易偏高。
8、呼吸与音准:吸气过多音容易偏低,吸气浅音容易偏高(吸气 多与吸气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音准的训练
1、培养团员良好的音准感觉 2、具体训练的步骤
1、节奏与音准:演唱速度快,音易偏高,速度慢,音易偏低 (速度快的作品应从慢练开始,速度慢的作品应从快练开始, 然后复原。另外,节奏松的作品音容易偏低)。
2、力度与音准:弱、渐弱时,音容易偏低。强、渐强时,音容 易偏高。训练方法:待音准后,再强调力度。
说明“气与声”辨证关系的几个关键词: 气声协调:由于演唱时声音高低强弱各有不同,气与声的协调状态随之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