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与轻重有关。

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越重在水中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大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大小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能力与方法:能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物质沉浮性质的变化,体味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玻璃皿,一根铁棒放入水中。

您发现了什么?
生:玻璃皿浮着,铁棒沉下去了。

揭示课题:沉与浮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沉与浮】。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橡皮泥、铅笔、木头、砝码、橡皮。

)。

先请每组组长带领预测一下,把会沉的物体有“ד把会浮的应”√表示在记录单第一行对应格子。

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师:就是否如我们同学预测的一样呢,我们来动手试试瞧。

3、小组分工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提出要求】(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与操作实验,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三、四位同学为实验观察员。

)【教师演示第一个,并强调一次放一个实验,完后放回原位,依次进行】
4、小组汇报结果。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小结: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

三、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一)重量与沉浮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

实验中,哪些物体的沉浮让您觉得比较有趣。

(生:小小的回形针也会沉下去,大大的塑料块却浮着) 师:您们觉得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生: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 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验证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来瞧瞧重量与沉浮的关系?在我们的材料里,哪个适合用来验证重量与沉浮的关系。

(水壶:可以装不同的水。

)(其她的为什么不合适:改变重量的同时会改变她们的大小等其她条件。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她条件不变。

)
(讨论填写预测,装水多少与沉浮的关系)依次进行试验。

2、把空水瓶放入水中。

发现:水瓶浮在水面上。

3、把水瓶装入1/3,1/2。

这三次发现:慢慢沉下去了,教师提示:有一部分半沉在水中没
有完全沉下去,
第四次试验,装满水。

(发现水瓶完全沉入水中)
4、比较4次试验,有什么不同。

(水瓶表面积大小相同,重量逐渐变大)
(错误可能:生:水壶半沉在水中就是改变了体积。

教师引导:沉下去部分的体积水向四周排开总体积不变。

)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预测与结果一样不?(生:不一样)。

结果就是怎样的?
6、小结:物体体积相同时,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

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四、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二)大小与沉浮
1、【视频】万吨轮。

师: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东西还能浮在水上呢?(生:船的形状能浮)
2、什么样的形状容易浮起来呢,我们来试一试。

3、讨论填写预测您觉得它会沉还就是浮。

(引导学生注意,此时,物体重量不发生不变)
4、把整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怎样了?握成球形怎样了?变成平板怎样了?还有什么形状。

发现什么。

船型的比较容易浮起来。

(错误可能“游乐场的水球也就是圆的怎么能浮。

因为水球比较轻,船需要装很多货物。

演示:装满水的水壶很重还就是会沉下去。

)
五、小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大小有关。

【拓展】
1、游泳的原理【视频】
2、盐水能让清水中沉的物体浮起来。

附录1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沉“×”浮“√”
实验一: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二:




三:


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