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校高考作文题解析5

名校高考作文题解析5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分析】:这道材料作文引用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今时代。

钱理群教授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要有担当精神;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表明,身为学生,应该从自身与自身、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等方面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

对自我以及自身发展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深刻的思考且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要求。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且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

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文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

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

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

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

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

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已晚。

对这句话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就是一句话“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已晚。

”,这句话中有两个方面内容,看似矛盾,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尚早”说的是,做事要早动手,由此可以立意为“时不我待”“未雨绸缪”等;后面一句“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已晚”是说对已出现的问题坦然面对的一种态度,接受现实,不自暴自弃,由此可以立意为“不要自怨自艾”“发现问题,迎头赶上”等。

综合两句话总体立意,可写“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行文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中注意选取典型的事例,如结合中国当今的“芯片”领域写要迎头赶上,同时要放眼未来,参与“5G”的标准制定等事例,让文章深刻,有说服力。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

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

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

此题注意选准解释语句的角度进行立意行文即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 敬,通警,其小篆字形,右边从攴(pū),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jí),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摘编自《汉语词典》)② 敬: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

(百度百科)③《论语》:“修己以敬。

”④《周易·卷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意思是:君子要以敬心使内在的品格端直,用义德使外在的行为方正。

“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世之方,君子有了“敬”与“义”,就会得到众人信赖支持,不会孤立无援。

读了以上与“敬”有关的解释,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分析】:本题所给的材料是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第①个是从“敬”字金文和小篆的字形法的角度说明,右边从攴,含义是自我鞭策。

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合起来为“不可丝毫怠慢进行自我鞭策”。

第②个是百度百科解释,“敬”字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

合起来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也就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提高个人修养。

第③个,是论语中一句话,“修已以敬,”在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时,孔子回答——“修已以敬”。

意思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做到这些就是君子。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所以孔子的修身,是提高自己的修养,目的是在于治国平天下。

参考以下立意:①端正自己,鞭策自己;② 提高自我修养;③ 尊敬他人;④ 互相尊重等。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

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

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分析】:写议论文重在辩证思维,若赞同中国式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则需把西方式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作为对比点深入阐述;反之亦然。

也可评述两种关系各自的优点或缺点。

写记叙文则需有相关的生活情境、具体的生活事件和深度的情感体验,并渗透对中西伦理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请从“六大素养”中选择两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高三学生更应重视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联系实际,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侧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联系三个背景: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侧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作文最好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从身边入手,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体不限,可叙事,可说理,也可文学创作,立意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注重具体形象和文采。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周星驰“正宗迷弟”兼工作伙伴卢正雨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制电影《绝世高手》在2017年热映。

对于这一影片,有人认为是“后周星驰时代”最能体现正宗无厘头喜剧风格的作品,也有影评人认为“ 致敬模仿大于影片本身”,缺乏导演的个人风格。

对于材料中的不同看法,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你的思考、认知进行写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分析】:这是一道具有时代感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同的人对《绝世高手》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从“模仿”这一角度出发,第一种认识,突出了影片模仿的成功,持的是肯定的态度。

第二种认识,则强调了模仿会导致个人风格的缺乏,持的是否定的态度。

写作时,可以运用辩证的思维进行思考,表达对潮流的认识。

在确立写作任务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表达对“模仿”这一话题的理解。

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恰当的模仿,能够延续前人的风格,让艺术得到更好传承;②生活需要模仿,但模仿只能是佐料,如果一味模仿,就会失去创新意识,没有个性;等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2017年12月16日,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在京逝世。

他在生前不止一次描绘过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

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曾深表担忧,她说:“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