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会宽容》课件

《学会宽容》课件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 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正 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 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 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 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 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 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 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和大臣们没有 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
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 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 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 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
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 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 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 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 传为美谈。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得让蔺相如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 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 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 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可蔺相如 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 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 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 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 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 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 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 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
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 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 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 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 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 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蔺相如到了秦国,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说 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 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 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 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让蔺相
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 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 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 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 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逼秦王为赵王击 缶。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 卿,职位比廉颇高。
交流讨论: ①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②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结 果会怎样?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 杀。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设法 回国,抢夺国君之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 确保公子纠登位,便在中途谋杀小白,一箭 射中小白,但小白并没有死,而是速回齐国, 顺利地登上国君之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齐桓公。他不仅不计较管仲的 “一箭之 仇”,反而对他予以信任和重用,立为“相 国”。管仲深为齐桓公的宽容所打动,尽全 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促进外 交,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分组讨论: ①这则典故给你什么启示? ②你以前有过对人无法宽容的
事情吗?你能勇敢地说出来给大家 听,让大家共同分享吗?
③你认为要学会宽容,应当注 意些什么?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退一步海阔天空。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 因斯坦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 的。——屠格涅夫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 烈。——苏霍姆林斯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