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2.备用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1.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一、Leabharlann 井基本概况3.火药库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火药库、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4.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掘进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污风流入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ﻩ
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1-1: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
7.3 6.3
15
18-19
运输上山
半圆梯形
料石
工字钢
7.3 6.3
15
19-20
矿井总回风巷
半圆拱
料石碹
7.8
2800
20-21
风井
圆形
料石碹
D=4
92
9’-11’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119
设用梯子间
11’-12’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10
落地胶带输送机
12’-25’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5.开拓系统图、采区布置图、巷道布置图、以及井巷尺寸及其。
1-1上山采区划分示意图
巷道布置示意图1-3
区 段
丼巷名称
断面形状
支护形式
断面积
长度 m
备注
1-2
副井
圆形
混凝土碹
直径D=5
320
双罐笼提升设用梯子间
2-3
车场绕道
半圆拱
料石碹
9.7
50
3-4
车场绕道
半圆拱
料石碹
9.7
70
4-5
主石门
半圆拱
料石碹
姓 名:岳浩翔
班级:矿井通风与安全091班
指导教师:汤其建
2010年12月26日
目录
一、矿井基本概况2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ﻩ5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ﻩ6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0
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ﻩ14
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ﻩ17
前言
《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80
落地胶带输送机
5-6’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702
落地胶带输送机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矿井通风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矿井主要进风井为位于井田中央的副井,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 作者:
———————————————————————————————— 日期:
教学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学生学号2009021044
永城职业学院
课程设 计 (论文)
题 目:永一煤矿课程设计
所属课程:矿井通风
学 号:2009021044
1.煤层地质概况 单一煤层,倾角15°-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 走向长度8400m。
3.矿井生产任务 年产量为0.9Mt,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下山部分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2所示。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要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12-13
区段运输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675
13-14
采煤工作面
矩形
单体柱铰接梁
采高2.2最大控顶距4.2最小控顶距3.2
135
14-15
区段回风平巷
工字钢
5.5
675
胶带输送机(落地)
15-16
绕道
梯形
木支护
5.1
50
16-17
区段回风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30
17-18
运输上山
半圆梯形
料石碹工字钢
11.0
80
5-6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567
6-7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135
7-8
采区下部车场
半圆拱
锚喷
7.8
85
8-9
采区轨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500
9-10
采区轨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269
10-11
下区段回风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30
11-12
联络巷
梯形
木支护
5.1
10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