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小组: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2.济南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水草、莲藕、鱼、鸭子等生物。

下面是这些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鸟产卵
B.老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
C.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D.动物的呼吸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4.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

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推论
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水鸭、螃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苍蝇、麻雀、玫瑰归为一类。

则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资江河及河内的所有生物
B.南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秀峰公园内的所有植物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1.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2.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捕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3.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禾苗→螟虫→青蛙→蛇,若该农田长期喷洒农药DDT后,仍有上述生物长期存在,则体内含DDT最高的是( )
A.禾苗
B.螟虫
C.青蛙
D.蛇
14.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
A.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有人类的控制
1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正确说法是( )
A.生物圈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组成
B.生物圈就是指地球
C.生物圈是指生物的生活范围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17.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山松”。

导致这种松树形态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温度
C.风
D.空气
18.“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经史家考证,杨贵妃当年所吃荔枝是四川合江荔枝。

记者从合江县农业局获悉,一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合江荔枝就会大幅度减产。

这说明影响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以上都是
19.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激发了多少诗人、作家的创作灵感,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生命现象的是 (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适应环境
D.能呼吸
21.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23.被称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24.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法国梧桐的叶在冬天纷纷凋落
B.松树在冬天生机勃勃
C.蚯蚓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
D.白化苗的叶变为白色
25.今年暑假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遭受了罕见的干旱,造成大量农作物干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某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

也可将3、7、8归为一类,1、4、5、6归为一类,2单独归为一类。

请回答:
(1)第一种归类方法是按照____ ___归类,按这种方法可将生物分为___ ____
和____ ___。

(2)第二种归类方法是按照___ ____归类。

(3)如果按能否飞行进行归类,以上生物又将如何划分?
27.(14分)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水蚤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
者是___ ___、____ ___、___ ____,消费者是____ ___、___ ____、。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进行_________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 ____,能量沿食物链和___ ____传递。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 ___。

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 ______。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 ____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 ____能力。

28.(12分)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

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由___ ____条食物链组成。

(2)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___ ____关系。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 _____。

(4)该食物网中标明的所有生物和___ ____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5)太阳能、水、二氧化碳、氮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 ______。

(6)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青蛙全部消失,则食草昆虫的数量将会______ ________。

29.(14分)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

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
湿程度适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_ ____。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_ ____相等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__ _____。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处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其中对照组是的一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