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Natural Geography(07050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哲学Philosophy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位基础课: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3)学位专业课: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2、选修课程: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程序设计Programming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3、实习4、专业调查(五)教学和培养方式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

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五等;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撰写1、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

报告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

导师审查立题意义、写作思路和科研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知识与资料基础后确定选题,围绕论文写作需要开展调研、资料收集,实验等活动,以保证论文的实践性,科学性。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3、正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外文摘要2000字符,中文摘要800字。

4、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1、论文答辩(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

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

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2、学位授予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教学大纲☆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现代自然地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使学生从地理系统的高度认识分析地理环境,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前沿,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系统科学一、地球系统科学二、理论和方法三、研究领域与前沿课题第二章地域分异规律一、三维地带性二、非地带性第三章自然生产潜力一、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二、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第四章地球化学原理一、地表元素迁移及控制因素二、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地域分异规律三、化学元素地域分异与健康四、化学地理研究前沿第五章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土地类型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三、土地覆被与环境演变与建设第六章全球变化一、全球变化因素二、全球变化研究方法与手段三、全球变化研究前沿第七章自然地理研究方法一、实验地理学二、自然地理研究的信息手段(三)主要参考资料《现代自然地理》,斯特拉勒,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现代自然地理学》,黄秉维等,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自然地理学》,潘树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5年版。

(四)任课教师:白光润(五)总时数:72学时(六)考核方式:论文、研究报告☆地理信息系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运用GIS技术处理分析空间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GIS开发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地理信息二、地理信息系统三、地理信息技术四、地理信息科学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六、简史第二章GIS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一、世界的地图表达二、数据建模三、矢量数据结构四、栅格数据结构五、GIS数据六、GIS数据库第三章GIS的输入和编辑一、空间数据的数字化二、空间数据的编辑三、属性数据的输入和编辑第四章GIS的查询与分析一、概述二、GIS查询三、缓冲区与叠置分析四、网络分析五、地图代数第五章GIS的输出与产品一、概述二、专题制图三、地图的输出设计第六章GIS的设计与开发一、GIS工程的设计与开发二、GIS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三)主要参考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概要》,周成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四)任课教师:陈家治(五)总时数:72学时(六)考核方式:开卷:文献评论30%,项目设计与实施70%☆城市生态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生态问题,初步具备城市生态评价、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的概念二、生态学的发展三、生态系统的特点、类型与功能第二章城市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二、城市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四、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城市生态环境特点一、城市与城市化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三、城市地貌四、城市气候五、城市绿地六、城市的环境污染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结构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五章城市生态空间研究思路一、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与内涵二、城市生态空间的一般假设与基本原理三、城市生态空间的研究框架第六章城市空间景观结构一、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二、城市景观类型与土地分类三、城市的景观功能四、城市的景观动态第七章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风险一、城市化生态效应分析二、城市化生态风险评价第八章城市生态评价一、城市生态评价概念与内容二、城市生态评价的指标三、城市生态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四、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第九章城市生态规划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原则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三、城市生态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四、城市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第十章城市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一、城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二、城市景观设计第十一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管理一、城市自然保护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三、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四、城市生态工业区和生态社区建设(三)主要参考资料《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峻(五)总时数:72学时(六)考核方式:论文,研究报告☆城市水文水环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水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水文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地区,水文条件的改变与水环境的变迁对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习《城市水文水环境》的目的是在本科《水文地理学》和《环境学概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地区水文条件的改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研究,对伴随着城市水文现象而出现的水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求研究生建立关于水文、水环境研究的系统观点,掌握城市径流水质变化过程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研究的最新动态。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市的功能和结构一、城市的起源二、城市的形态要素三、城市的结构要素四、城市化第三章城市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一、水文循环二、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变化三、城市地形和径流四、城市地区入渗减少第四章城市化引起水文变化的分析一、如何进行城市水文研究二、水量资料的收集三、水质资料的收集四、城市化区域和流域五、不透水地面百分数估算六、概率方法七、城市化的河道第五章城市化与河流水质一、天然河流的水质二、未处理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三、产生污染的来源四、城市径流对水质的影响五、城市径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六、城市径流对土地侵蚀的影响七、城市交通措施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六章城市水量和水质模型一、数学模型的建立二、天然流域模型三、降雨-径流模型四、城市集水区模型五、城市集水区模型——水量模型六、城市集水区模型——水质模型第七章非工程措施一、规划和规划委员会二、规划和规划过程三、城市水资源规划第八章工程措施一、水量二、水质三、上地表侵蚀和沉积控制第九章废水处理一、废水的氧化和污染物的去除二、高效好氧工艺三、治理责任社会化第十章沿海城市风暴潮一、风暴潮的基本概念二、风暴潮的特征三、风暴潮的作用过程四、风暴潮可能最高潮位预测第十一章城市地面沉浮一、城市化与地面沉降二、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三、地面沉降的纺织对策(三)主要参考资料《城市水文概念》,周乃晟,贺宝根,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