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第01章_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第01章_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书中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论述了当时的已知 的海陆分布,开创了以地理为中心内容的作为对整个 地球的研究方向,被后世成为“宇宙派”。
2.另一人物——斯特拉波
斯特拉波,出生于希腊,后移居罗马,是 个大历史学家,生前写了许多历史和地理方面 的著作。他写的历史方面的著作大部分遗失了, 而所著《地理》一书,共17卷却全部保存下 来。
瓦伦纽斯的见解比同时代的人要高的多,有的学 者认为这种见解至少比当时地理发展水平超出一 个世纪。当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瓦伦纽斯的观 点对地学界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发生显著的影响。
而在他以后的自然理学者却从瓦伦纽斯这里得 到了新概念,从而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积累有了较 快的突变。虽然瓦伦纽斯只活了28岁,但在他的 短短的生涯中,对地理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重点: 讲授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难点: 在各时期综合思想的形成过程
综自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学科,理论的建 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综自的知识积累和 思想萌芽很早,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一句话概括: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理论形成 很晚。
从地理学发展史看综自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古代地理学 古典地理学 近代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每一阶段综自都有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 古代地理学时期——综合思想
(公元前——18世纪中期)
一、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
(一)中国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作者不详
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是孔 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1189字,内 容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在太行山崖石壁上发现贝壳,推断原来这些地 方是大海,它的海陆变迁的规律比欧洲15世纪 发现早400年。
(二)在西方
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中,也早就有综合自然地理
知识的萌芽。重点讲述2个人物:
1.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
“地理学之父”之称,主要因为他第一个创造了地 理学这个词。当时的学术中心在亚历山大城,主要是 一个图书馆,他担任馆长,是希腊学术界最有威望的 职位。用“地理学”这个词作书名,写了一本有关自 然地理知识的著作。
书中注意自然环境的并列描述,特别是地 理位置、相互联系,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西方 欧洲最早的综合观点的萌芽。
公元5世纪-15世纪,中世纪——黑暗时代 是西方最落后的一段,罗马帝国到后期分崩离 析,形成了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国。欧 洲社会在宗教势力的控制下:
科学领域受神权思想支配 人们开阔的地理眼界有缩小了 地理学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所以称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冀、兖(山东北部)、青(山东东部)、徐、杨、 荆(江陵)、豫(河南)、梁(陕西秦岭以南)和 雍州(秦岭以北)
并对各州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进行了比较 详细的描述,对前人的积累的自然地理知识作了系 统的整理、总结。
《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欧洲的这一时期为黑暗的时代
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资料积累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系列的地理探险活动: 欧洲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欧人为 了扩大海外贸易而寻求新航道,开始了商业远 洋探险活动。
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 现了新大陆。
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通往印度的 新航线。
2.《周礼》
年代与禹贡同一时期,把全国的 土地分为五类:山林、川泽、丘陵、 汶衍(低平坦)、原隰(低湿地方) 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 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的萌芽。
3.战国时期—《管子地员篇》
公元前3世纪前后管仲等人所作,总计
389篇。地员篇是其中之一。
把我国按地势分为三大类 :渎田、丘陵、山地。
当时科学的发展要求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整 理和总结。
瓦伦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将有关地球知识进行理 论概括和总结的学者。
瓦论纽斯
瓦论纽斯的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在 概念上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开创了新起点。
瓦伦纽斯——德国早期地理学家(后迁居荷兰),在 大学预备研究哲学、数学、物理,后在大学学医,最后 又改学地理专业。他以地理为基础,利用当时在荷兰阿 姆斯特丹常与航海商水手接触的条件,重视当时地理大 发现和天文学上的重大成果。完成名著《地理学通论》 1650年出版。
麦哲伦(1519~1521年)和他的同伴完成了世 界上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经过以上一系列世界范围的地理探险活动,使 人们对整个地球表面已有了轮廓性的直观认识,
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
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
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
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地质资 料,地理资料的积累空前丰富起来。
该书是一部综合性较强的著作,第一次将哥白尼、开 普勒、伽利略的学说引进地理学来探讨数理地理问题。
这部名著的综合自然地理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出发,总结了 当时有关气候、海洋和地形等方面的知识,认为 水陆界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渗透之中。
2)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 的学者,认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外部 表 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同时他还把地理学 分为普通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表面)和特殊地 理学(研究地表局部地段)。
又按地表组成物质和中小地貌形态分成25个亚类,再 按肥力对农林的适宜程度分上、中、下三等(上土、中土、 下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
分别讲到渎田、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带的土地生长不 同的植物。阐明“草土之道,各有谷造”这个客观规律, 植物与土壤相互关系的规律。
4.以后陆续出版的
班固的《汉书地理志》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沈括的《梦溪笔谈》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把自然、经济、人文结合在一 起是主要的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 资料。
沈括《梦溪笔谈》
北宋的沈括(1031-1095)大科学家,《梦 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研究了河流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 用这种理论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由“沧海 桑田”之说,大海——桑田(农田)解放后在 平原上发现的许多贝壳堤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