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下《第16课抗日英雄杨靖宇》PPT课件 (5)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下《第16课抗日英雄杨靖宇》PPT课件 (5)
顽强 坚强 ⑴、在困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 )。 ⑵、杨靖宇( )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
继续 连续 陆续 ⑴、战士们顽强战斗,击溃了敌人( )的猖狂进攻。 ⑵、九点整,参加会议的代表就( )进了会场。 3、解释下列词语: 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 ____ 密密匝匝:____________________ 弹无虚发:____________________
简介 抗日战争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发 动侵华战争。在其铁蹄之下,祖国山河变 得支离破碎,哀魂遍野。在敌我力量极度 悬殊的情况下,英雄的中华儿女以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到这场反侵略的战 争中。八年抗战终于让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段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距今虽已久远,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国 耻,更不能忘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 躯的抗日英雄们。
这主要写把与敌人正面交锋的危险留给自己的 杨靖宇,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在23日凌晨 不幸被敌人坐探发现,他在敌人威逼利诱前 毫不动摇,在不幸负伤,只剩下最后一颗子 弹时毅然将子弹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
1940年2月23日 下午,敌人在濛 江县保安村三道 崴子包围了杨靖 宇。 下午4时30分, 杨靖宇被敌弹射 中胸膛,壮烈殉 国。
句子解析
• 到了第五天的中午时分,敌人采用“拉 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 “拉网”这一战术说明日寇像撒渔网打鱼 一样来搜索杨靖宇以及他率领的抗联战士。
• “篦梳”战术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抗联 战士要避过日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句子解析
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 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 岁!”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 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自学指导一
1.自主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 刻的细节描写句段。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 印象深刻。
3. 同交流,请同学们补充自己的见解 或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读指导二
(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 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 点。 (4 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说说你学习本文或本单元 后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励志名言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 应该是勤奋
安全小贴上
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欢迎来到语文课堂
抗 日 英 雄 杨 靖 宇
杨靖宇简介: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 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 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 指挥政委等职。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 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 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了 。
句子解析
•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 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 上抗日前线。
• 这句表明,在抗日前线,有着无数英勇奋 战,不畏牺牲的优秀中华儿女。杨靖宇将 军虽然倒下了,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永 远不会被摧垮,只要日寇在中国的土地上 一天,就有着无数誓死抗击的广大军民。
自测——互查——互教 1、请给下面划线的字词标注拼音。 日寇( ) 匣子枪( ) 蓖梳( ) 密密匝匝( ) 解剖( ) 棉 絮( ) 煎熬( ) 杨靖宇( ) 2、选词填空。
• 从1935年的8月到12月,不到五个 月内,杨靖宇孤军南征,在敌人统治严密 的地区迂回行进两千多里,东至中朝边境, 南到辽南,西到本溪,到处开花,创造了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章。
艰难中创造奇迹
•
学习目标
•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 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