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复习资料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复习资料

第1讲油气井工程理论与方法
现在油气井技术发展趋势:1.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2.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趋势。

3.继续向提高油田采收率方向发展,向少井高产、不堵塞、不污染油层方向发展。

4. 继续向难开采油气藏方向发展,提高难开采油气层的采收率。

第2讲大位移钻井技术
大位移井定义: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或等于2,且水平位移超过3000米的井。

大位移井的主要用途:(1)用大位移井开发海上油气田从钻井平台上钻大位移井,可减少布井数量,减少平台数量,减少井投资。

(2)用大位移井开发近海油气田(3)开发不同类型的油气田。

几个不相连的小断块油气田;几个油气田不在同一深度,方位也不一样,可采用多目标三维大位移井开发。

(4)用大位移井代替海底井(5)保护环境。

可在环境保护要求低的地区用大位移井开发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区的油气田。

大位移井的主要特点:一是水平位移大,能较大范围地控制含油面积,开发相同面积的油田可以大量减少陆地及海上钻井的平台数量;二是钻穿油层的井段长,可以使油藏的泄油面积增大,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

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1)减小钻柱的摩阻摩扭技术(2)钻柱设计技术(3)轨道设计技术(4)测量与轨迹控制技术(5)井眼的清洗技术(6)井壁稳定技术(7)固井完井技术
第3讲欠平衡钻进技术
欠平衡压力钻井:指在钻井过程中泥浆柱作用在井底的压力(包括泥浆柱的静液压力和循环压降),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欠平衡压力钻井的关键技术:1.压差的合理确定(地层条件)2.井筒内压力分布特征及计算3.欠平衡条件的产生4.欠平衡钻井的井控技术5.产出流体的地面处理技术。

2、油层伤害的主要形式:(1)泥浆滤液侵入地层,和地层里的粘土发生水化反应,粘土膨胀、分散、运移,堵塞孔隙后道。

(2)泥浆滤液和地层流体起化学反应,产生水锁、乳化、润湿反转和固相沉淀,从而堵塞孔隙喉道。

(3)泥浆固相直接堵塞孔隙喉道。

压差对机械钻速的影响:(1)压差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压差越大,岩石的强度越大,越难破碎。

(2)压差对井底清洗效果的影响。

压差增大容易产生压持效应,影响机械钻速。

欠平衡压力钻井的优越性1、减轻地层伤害,解放油气层,提高油气井产能。

对于低渗油气藏,压力衰竭的油气藏,这一优势更为突出。

2、有利于识别评价油气藏。

钻进过程中井内泥浆柱的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允许地层流体进入井内,这有利于识别和准确评价油气藏。

3、明显提高机械钻速。

欠平衡压力钻井比超平衡压力钻井井底岩石容易破碎,而且井底易清洗,机械钻速大幅度提高,同时减轻了钻头磨损,提高钻头的使用寿命。

4、减少或避免压差卡钻和井漏事故的发生。

第4讲深井超深井
基本概念:深井:井深在4500—6000米的直井。

超深井:井深在6000—9000米的直井。

特超深井:井深超过9000米的直井特点:裸眼井段长,要钻穿多套地层压力系统;井壁稳定性条件复杂;井温梯度和压力梯度高;深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钻机负荷大。

提高深井超深井机械钻速的措施:1、运用井下动力钻具2、使用顶部驱动系统3、使用欠平衡压力钻井4、使用井下液体增压器5、用水射流钻井装置6、水力参数设计深井超深井钻井液:1、深井超深井钻井液应
满足的要求:具有高温稳定性、良好的滑性和剪切稀释性;固相含量低;高压失水量低;抗各种可溶性盐类和酸类气体的污染;有利于处理、配制、维护和减轻地层污染。

2、深井超深井钻井液要解决的技术难题:(1)井愈深,井下温度压力愈高,钻井中泥浆在井下停留和循环的时间愈长,使深井超深井泥浆的性能变化和稳定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2)深井超深井裸眼井段长,地层压力系统复杂,泥浆密度的合理确定和控制更为困难;使用重泥浆时,压差大,出现井漏、井喷、井塌、压差卡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井下复杂问题的可能性增大。

(3)深井钻遇地层多而杂,地层中的油、气、水、盐、粘土等的污染可能性增大,且会因高温作用对泥浆体系的影响而加剧,从而增加了泥浆体系抗污的技术难度。

(4)泥浆对深部油层的损害,因高温而加剧。

(5)井深起下钻作业时间长,各种与泥浆性能有关的井下事故更容易诱发和恶化。

6)泥浆对钻具的腐蚀因高温而加剧。

第5讲小井眼钻井技术
小井眼压井方法---动态压井法:动态压井是利用循环泥浆时产生的压力损耗来控制地层压力。

其优点是:(1)不用加重泥浆。

(2)可以尽快地实施。

(3)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套管鞋处的压力。

第6讲超高压钻井技术
旋转射流破岩机理:1、剪切破碎利用岩石抗剪、抗拉强度低的特点,依靠旋转射流切向速度对岩石产生剪切破碎,从而大大提高破岩效率。

2、冲蚀破碎在垂直冲击力和横向流的联合作用下,圆环面积内岩石颗粒的胶结物或层理等弱面首先被冲蚀而脱离母体,射流对圆锥面的冲蚀作用使岩石颗粒迅速离开母体,减少了重复破碎,提高了破岩效率。

3、拉伸破碎旋转射流冲击井底的同时,对圆锥面产生拉应力,使岩石更容易产生垂直裂纹,裂纹在水楔作用下产生破碎。

4、旋流磨削携带着岩屑的返回流沿孔壁旋转返回,象磨粒一样磨削已形成的孔壁,扩大并光滑孔眼,提高了钻孔质量。

第7讲复杂结构井技术
特殊工艺井:除用常规钻井技术钻的直井之外的井统称为特殊工艺井(亦可称为复杂结构井)。

水平井:指井眼轨迹达到水平(90°左右)以后,再继续延伸一定长度的井(延伸的长度一般大于油层厚度的六倍)。

水平井关键技术:油气藏描述和选择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壁稳定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固井完井技术
大位移井见第二章
分支井:从一个主井眼中侧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井眼的井。

分支井的关键技术:(1)分支井的设计(根据油气藏类型和采油方式)(2)分支井的钻井工艺(随钻地质导向寻优控靶);(3)分支井钻井液;(4)分支井井控;(5)分支井固井、完井;(6)分支井测井。

分支井固井分级:一级:主、支井眼均裸眼,连接处无支撑。

二级:主眼固井,支眼裸眼或下预制滤砂管。

三级:主眼固井,支眼下衬管,具有连通性。

四级:主、支眼全部固井,具有机械支撑连接。

五级:主、支眼全部固井,连接处完全水力隔离,可再钻三级井眼。

六级:主、支眼套管连接处具有整体式压力密封,压力一致性。

套管侧钻井:套管侧钻井是指在原套管内某一特定深度处开窗或段铣后侧钻出新井眼。

径向水平井是指在直井的半径半径方向上钻出的水平井。

其曲率半径比常规的短曲率半径更短(0.3米),也称之为“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
第8讲连续软管钻井
连续软管钻井的优点:1由于井场占地少,适合于地面条件受限制的地区或小平台上作业2 特别适合钻小井眼,能节省套管和水泥,降低作业成本3 在老井重钻作业时,因连续软管尺寸小,可进行过油管作业,无需取出老井中已有的生产装置,可显著节约成本 4 采用连续软管钻井,可以使欠平衡钻井技术得以成功应用,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确保井下始终处于欠平衡状态,防止或减轻漏失以及地层伤害,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而且作业的安全性较高 5 钻井废弃物少,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6 在起下钻过程中能够连续循环泥浆,不用停泵接单根,减少了起下钻时间,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起下钻速度和作业的安全性,避免因接单根可能引起井喷和卡钻事故的发生7 改善信号的随钻传输,方便了定向控制和监测8 连续软管钻井要求人员少,钻井作业中起下钻和钻台工作量少,从而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9 连续软管侧钻成本是利用常规钻机钻一新水平井的40%
连续软管钻井的关键技术:1连续软管可靠性问题2钻屑携带问题3固井问题4定向问题5水平位移问题
第9讲套管钻井技术
套管钻井:指使用套管或尾管作为钻柱进行钻进,在一个钻井过程中同时完成钻井与固井作业。

第10讲地质导向
导向工具:滑动式导向工具和旋转式导向工具。

自动垂直钻井系统(VDS)和SDD自动直井钻井系统
导向方式:1、几何导向:由井下随钻测量工具(MWD/LWD)测量的几何参数,井斜、方位和工具面的数值传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及时纠正和控制井眼沿预定的井眼轨迹前进。

2、地质导向:地质导向是在拥有几何导向的能力的同时,又能根据随钻测井(LWD)得出的地质参数(地层岩性、地层层面、油层特点等),实时控制井眼轨迹,使钻头沿着地层的最优位置钻进。

这样可在预先不掌握地层特性的情况下实现最优控制。

导向
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