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学休闲的历史与现状】
二、中古:寄情山水的田园休闲
竹 林 七 贤 图
休闲文化与宗教思想的这种互相渗透让人生在山水中超脱,放灵魂于自然 中净化,迸发出浓郁的思辨哲理、宗教色彩。山水与寺庙一体,园林与人 性相谐,自然和空门同归,汇成了当时特有的田园隐逸化的休闲主流。
三、中世:文化融通的艺术休闲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鉴 真 东 渡
五、近代休闲:休闲的飞跃
美国近代钢铁大王卡耐基漫画
19世纪末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广告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人口的集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劳动者的出现 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等,使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区分更加明显。社会 制造了一小部分既有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也制造出了一个工人阶级。 近代休闲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保证生产劳动持续地进行,劳动成为近代社会的 日常文化,劳动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各种与生产相关行为的相应社会价值。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休闲都是寻求“真”、“善”、“美”的过程。
(二)休闲形态的同一性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 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庄子·内篇·齐物论》
西方人休闲生活的群体性特征就更加明显, 几乎很难找得出哪一种休闲生活不是在群体 活动中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受到东方人的认同,而儒释道精神也成为西 方学者的研究对象。东西方不断去“异”求“和”,对休闲的观念 和方式也在互相学习中改变与发展。
休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部分:理解休闲
• 休闲与休闲学概述
• 休闲发展史
• 休闲环境
Company Logo
让生活变得更纯粹,让生命更加美好
休闲发展史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休闲史。
第一节:西方休闲发展史
一、原始社会:休闲的萌芽
“不管他们是捕鱼、捉鸟、耕田或是盖 房子、造独木舟,在所有这些场合中, 都能找到可以被认为是娱乐活动的痕迹” ——人类学家斯普顿和考恩斯
五、近现代:东西合璧的海派休闲
上海百乐门舞厅
上海兰心戏院
外来文化的渗透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近代娱乐活动, 这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表现的尤为明显。
六、当代:和谐共荣的大众休闲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闲暇时间不断丰富,休闲产 业逐渐蓬勃起来。 日本:日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休闲方式也开始西化。
第2章:休闲发展史
第三节:东西方休闲文化比较
一、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共融
人类能够和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因为在内心的深处,我们彼此都知道 对方的感觉。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一)休闲目标的同一性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 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 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 ——亚里斯多德
(四)生产水平的差异
在东方,劳动剥夺了人们大量闲暇的时间。耕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而 且是理所应当的重心。因此,休闲也被歪曲成了游手好闲,休闲观念的扭 曲、闲暇时间的不足成为东方休闲发展的阻碍之一。
延续两千多年业革命将人类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人们拥有了更多 的闲暇时间用于休闲,
差异小结——
东西方休闲 之差别
西方
向外张扬自我个性 意在锻炼筋骨 爱好运动竞技 动,力求征服自然
东方
向内发掘内心世界 意在调适性情 爱好赏花品茗 静,追求天人合一
关于未来——
一切的文化冲突最终会被历史所磨平。 暂时的冲突必将会被永久的融合所取 代。全球化的浪潮冲刷着各种不协调 的棱角。自由、多元、接纳、共融, 正是社会魅力的精华所在。东西文化 兼容、华洋休闲互通、全球和谐共进 将是未来休闲发展的新主题。
受农耕文化制约的休闲空间和社交范围,形成了东方人以个体或者小群体 开展休闲活动的特征。人们刻意追求孤独,在天地间寻求一处属于自己的 净土,以摆脱尘世的喧嚣达到心灵的平静。
西方休闲反映出了海洋文化的休闲特征。西方人不断地大规模迁徙,因此 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以集体活动居多。大型的体育竞技、节庆活动、宗教盛 事都伴随着部落集体的活动共同展开。
三、中世纪:休闲观的颠覆
中世纪的休闲几乎颠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休闲观念,人们又将追求 的中心放在劳动上,是休闲发展的黑暗期。
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休闲的黄金时代
文艺复兴把人类的情感从充满金钱欲的中世纪解放出来,把人类的理性从宗 教的戒律中解放出来,从而构筑了数世纪以后产业革命的基础,形成了近代 欧洲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和休闲享受的风气。
当时东方的休闲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理念,以文学、绘画、游学为主, 意在清心寡欲。无论中国、韩国还是日本,士子游学活动频繁,行旅不绝 于途。
四、近世:雅俗共赏的市井休闲
(清)李渔著
朝鲜宫廷舞蹈
传入日本的中国茶道
受西方国家的感染,追求精致的艺术化生活在中日朝等国家开始流行,休 闲自然也变成了一种艺术。
(三)社会制度的差异
休闲方式也分成了不同的阶级。贵族的休闲活动往往与劳作并不相关,而 平民的休闲活动却与劳作息息相关。
文艺复兴后,西方的休闲理想从贵族走向了民众,从少数人的专利变成了 大多数人的权利。西方国家在很久以前便认为休闲是每个人应该拥有并且 必须拥有的权利。休闲的大众化成为东西方休闲差别之一。
六、现代休闲:休闲大众化
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休闲时代的各项特征已经 悄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逐步地改变着我们人类本身。
第二节:东方休闲发展史
一、上古:巫舞一体的宗教休闲
由于东方人对神的敬畏,上古时期的东方休闲活动赋予浓重的宗教色彩, 并与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虽然在后期随着《诗经》的出现,中国休闲生活 发生了变化,但是仍不完善,宗教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
二、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传承的差异
东方文化一直受到儒释道思想的熏陶。儒家思想讲究忠、孝、义。在这样 的道德标准的束缚下,东方人的休闲活动往往以满足集体甚至国家的需求 为其前提。
西方休闲思想的文化渊源起源于古希腊和希伯来文化。西方的休闲哲学崇 尚自由,崇尚人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满足。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原始社会并不存在有意识的休闲和选择性的休闲,但已经开展的一些休 闲活动方式对调节身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休闲的大发展
以奴隶社会为基础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休闲的大发展时期,不仅表现 为休闲与工作(劳动)两者初步界限的具体区分,更因为在这一时期绝大 多数人有了休闲的意识,并追求休闲活动,为休闲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思 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