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组合创新法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主体附加法。
(2)异类组合法。
(3)同类组合法。
(4)分解组合法。
3)列举分析法
– 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罗列出来,从中发现 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一定独创性的方法 – 练习:请列举出现在的雨衣的缺点。
4)设问检查法
这个问题的世界记录是七秒钟 人们常说,这就是僵化的思维,你有吗?
6) 锻炼敏捷性的思维品质
创新不仅要出奇制胜,更要以快制胜,思维的敏 捷性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要求。 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品质,指的是思维细胞要格外 活跃,面对思维对象,紧急运作,迅速做出反映 ,即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举例:
性),从另一属性(发热)来思考,或许会得到解
决问题的途径。而发散性思维正是寻找事物多重属 性的重要方法。
善于思考事物直观属性以外的隐藏属性,直观属性
一目了然,隐藏属性需要思考和知识。而创造力往 往来源于对事物隐藏属性的洞察。
为什么通常我们的上级总会比下级看问题更长远和更深
3)锻炼广阔性的思维品质
人们每天早晨习惯挤出同祥长度的牙膏,牙膏管开口扩大1毫米,每个人就多用了1毫米宽的牙膏,这样,每天牙膏的捎费量将多
出许多!于是公司立即开始更换包装。接下来的一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项小小的改革,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有了怀疑,才产生了下面这些发明?
照相为什么非得用胶卷?——产生了数码相
2.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是指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规律性 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创新过程,比如创 新的题目是怎样确定的、创新的设想是怎 样提出的、设想又如何变成现实等,从而 揭示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它是一 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 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 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 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 暴”。 –头脑风暴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 风暴法两种。
常见的思维障碍
– 盲目从众:人不加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 屈从习惯: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 同和盲从 – 依赖经验: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 变化的问题 – 迷信书本: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 简单刻板:不懂变通、思路单一 – 僵化麻木:对任何事情失去了好奇心
机;
开刀为什么非要用手术刀?——产生了超声波
治疗肾结石;
书为什么非得用纸做呢?——产生了光盘存 储技术;
2)锻炼发散性的思维品质
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事物,能够全方位、
立体化地认清问题,从而找到更多创新的途径。
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可以使人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属 性,更能够看到不被人轻易注意的隐藏属性,而创新思 维往往来源于对事物隐藏属性的认识。 发散性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思维的跳跃性,跳跃性思 维中经常孕育着创新的契机。(如艺术家通常就是跳跃 性思维的典型人群)
5)逆向转换法
– 通过将焦点集中在反对意见上,以获得新创意 的小组座谈形式。
6)创造需求法
– 寻求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并给予他们、满足 他们的一种创新技法 – 观察生活法 – 顺应潮流法 – 艺术升格法 – 引申需求链条法 – 预测需求法
3.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1)锻炼批判性思维品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批判使人发现落后,认识落后;批判也使人向往创新,追求创新 ; 批判的基础是怀疑。从怀疑到肯定,再由肯定到怀疑,人们不断 认识自我,经过多次螺旋,人类又在创造崭新的自我。
5) 锻炼变通性的思维品质
变通性思维品质要求人们克服凝固的评判标准
和单一的思维方向,随机应变,拿出意想不到
的方式方法。
变通性品质崇尚以机巧灵活的手法、超越常理
的方式解决问题,允许有饽常理、却可圆通的 思维。(如脑筋急转弯游戏正是锻炼变通性的 思维)
5.1 举例:
周恩来总理巧答外国记者:有一位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为什
为了更好地运用头脑风暴法,使思维活动 真正起到互激效应,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四 项基本原则:
– 延迟评价。 – 鼓励自由想象。 – 以数量求质量。 – 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头脑风暴法会议的组织步骤如下:
头脑风暴练习:
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 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 压断,严重影 响通信。 按照规则,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 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震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把,乘直升 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 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 ,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扫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 ,出动直升机沿着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告诉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扇落 。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直升机 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个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 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的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池震 荡等方法清理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 。那种因“坐直升机扫雪”激发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 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 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2)组合创新法
– 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 并,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 新材料的创新方法。
组合创新法具有以下特点:
– – – – 将多个特征组合在一起; 组合在一起的特征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组合后要产生新方法或达到新效果,有一定的飞跃; 利用现成的技术成果,不需要建立高深的理论基础和 开发专门的高级技术。
入?——一个重要原因是上级的视野比下级更加广阔。
通常我们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思考事物,如果我们能够把 思考的空间放大,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思考,就可能发 现思维的创新点。 把思维变得更广阔有许多方法:比如联想法、关联法、 视野提升法等。
3.1 一个小练习
你能够靠卖豆子赚钱吗?有哪些赚钱 的办法?
“打倒沙皇”: 沙俄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犹太人掉到河里 ,他大喊“救命”。远处的两警察却无动于衷地继续行走, 犹太人急中生智,喊道:“打倒沙皇!”两名警察迅速跑来 ,同时跳进水里,把犹太人从水里拉了上来,然后送他进了
牢房。
7)锻炼整合性的思维品质
创新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源的巧妙组合,善于整
合资源,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有
2.1微软的智力题
——据说用来测试应聘微软公司高级人才的求职者
有两间房,一间房里有三盏灯,另一间房有控制这三盏
灯的三个开关(这两间房是分割开的,毫无联系)。
现在要你分别进入这两间房各一次,然后判断这三盏灯 分别由哪个开关控制的。 (注意每间房只能进入一次,三盏灯均为白炙灯泡)
2.2 答案的关键
——你考虑到灯泡的发热特性了吗?
4)锻炼逆向性的思维品质
多数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是朝向一个方向的,如果我们 能够把看问题的方向倒过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 获。这就是逆向性思维。
逆向思维有两种:一是把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换个位
置;另一个是把看问题的方向倒转一个角度。
看一个小例子—— 图中画的是什么人 ?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 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 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 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 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 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 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 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 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 导她,叫她反过来想: 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 做得红火;晴天,大儿 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
先走进有开关的房间,将三个开关编号为A、B、C;
将开关A打开10分钟,然后关闭A,再打开B;
马上走到有灯的房间,此房间内正在亮着的灯由开关B控
制;
用手去摸摸另外两盏灯,发热的灯泡是有开关A控制的, 不热的由开关C控制。
事物具有多种属性(灯泡有通电点亮和发热两种属
2.3 这道题目说明了什么
主讲 陈芳
第二讲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掌 握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开拓创新意识,提 升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 内涵,掌握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
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概念
–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 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 问题,运用一定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 产生的新设想并获得成实施的思维系统。
1. 将‘A’中未被阴影的部分平分成相同
且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且面积相等的三部分. 且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2.将‘B’中未被阴影的部分平分成相同
3.将‘C’中未被阴影的部分平分成相同
提示:
答案不是三角形,你应该自己解决。 4.将‘D’中未被阴影的部分平分成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七部分.
提示:答案不是三角形。
设问检查法
– 奥斯本检核表法 – 奥斯本检核表法就是以提问的方式,根据创造或解决 问题的需要,列出一系列提纲式的提问,形成检核表 ,然后对问题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 – 第一步: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步: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 制性地逐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 第三步: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 设想筛选出来。
– 设问法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多问几个为什么? – 大多数人看见美丽的花时会发出“多美的花” 这样的感叹,只有少数人会继续发问,“花为 什么会这样红”,“为什么花会开在这里”, “这是什么花”,并积极求地寻答案。 – 创新的关键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