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了解网络和应用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必备知识范畴和技能。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TCP/IP协议的运作方式和细节,并掌握利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能力。具体任务包括:掌握ARP、IP、TCP、FTP、HTTP等常见协议的工作原理、流程及相互联系;掌握通过协议栈接口编写网络通信程序的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
该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和具体细分指标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支撑指标点1.6: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计算机体系构成及相关基本原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理论教学安排
加深对于TCP/IP协议的体系架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理解。
2.课内实践教学安排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和实验演示等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对TCP/IP协议栈中重要层次典型协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网络抓包演示相结合,分析TCP/IP栈中重要协议在各种场景下的数据交换过程,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TCP/IP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并具备利用抓包工具对网络中数据包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结合网络编程训练,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TCP/IP协议栈与网络程序之间的关系,了解TCP/IP协议栈向网络程序提供的编程接口,并初步掌握利用该接口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的能力,从而加深对TCP/IP协议栈功能的理解。
通过课后作业、自学和讨论的方法来使同学们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习题内容注意网络协议分析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认真批改作业,并统计记录每次作业成绩。对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课堂内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动手进行抓包分析,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代码,并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和实验报告的编写,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强调过程化考核。其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以课堂表现、课内实验和课外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其中课内实验20%、课外作业20%、课堂表现1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几个方面。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外作业方面要重点考核学生掌握TCP/IP协议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期末闭卷考试50%,将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分析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六、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遵循学院的教学委员会通过的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价。此外,学院的教学委员会将指派专门的教师,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等资料,对本课程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并出具达成度评价报告。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