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学时:51学时2.课程性质:专业课3.适用专业:公共管理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经济学5.首选教材:高培勇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12月出版。

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是我院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公共经济学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一门系统研究经济学过程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了解公共经济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公共经济学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熟悉经济学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实际工作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综合运用各项专门公共经济学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1、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经济学的特点来学习、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2、在学习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公共经济学是一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要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此,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复习思考题外,还必须认真做好规定的练习题;阅读必要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正确认识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关系,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公共财政的职能【教学难点】MSB=MSC的含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源配置效率一、效率的含义二、效率的实现条件第二节市场失灵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二、公共物品或服务三、收入分配不公四、经济稳定发展五、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第三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3.为什么说现代成本会计也是成本管理?4.公共财政要负担哪些职能?5.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第二章外部效应【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部效益分类,掌握外部效应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掌握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理解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掌握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理解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理解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教学重点】外部效应、资源配置、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教学难点】外部效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一、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二、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第二节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一、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二、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三、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第三节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一、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二、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三、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外部效应?2.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3.矫正性的税收和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掌握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掌握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理解公共物品同样适用MSB=MSC,掌握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理解林达尔均衡条件,理解混合物品含义。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林达尔均衡、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教学难点】林达尔均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比较二、一个典型案例三、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第二节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一、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二、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垂直相加第三节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一、MSB=MSC:公共物品同样适用二、一个数字的例子第四节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一、一个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二、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三、公共财政-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第五节混合物品或服务一、混合物品的概念二、混合物品的供给【复习思考题】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3.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4.什么是林达尔均衡?5.什么是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6.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或服务是怎么供给的?第四章公共选择【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政治均衡的含义,掌握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熟练应用配对投票方法,掌握投票交易与效率,掌握选票极大化。

【教学重点】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投票交易与效率【教学难点】政治均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一、简单多数规则二、政治均衡三、投票与决策四、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五、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六、中间投票者第二节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一、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二、配对投票三、多峰偏好的存在第三节投票交易一、互投赞成票二、隐含的投票交易三、投票交易与效率第四节政治行为的分析一、投票还是不投票二、选票极大化三、公共权力极大化四、特殊利益集团【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政治均衡?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3.举例说明投票决策中的单峰偏好、多峰偏好对配对投票结果的影响?4.投票交易和隐含交易的投票交易?5.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6.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府部门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第五章公共支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支出的理论分类和预算分类,理解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掌握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理解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教学重点】公共支出的结构、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非均衡经济增长【教学难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支出的结构一、公共支出:理论分类二、公共支出:预算分类第二节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一、消耗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二、消耗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三、消耗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第三节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一、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三、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四、一个简化的例子第四节公共支出模型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四、非均衡经济增长【复习思考题】1.公共支出在理论上和统计上分别做怎么样的分类?2.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么样的?3.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么样的?4.简要解释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第六章公共预算:政策及其经济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预算的重要性,掌握公共预算决策程序,掌握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教学重点】公共预算、公共预算决策程序、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教学难点】机会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几个相关概念一、公共预算二、预算年度三、公共预算的分类四、公共预算的原则第二节公共预算决策程序一、编制和提出二、审议和批准三、执行四、执行的监督第三节公共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一、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二、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第四节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三、时间因素的考虑:贴现四、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与局限性【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预算?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2.公共预算的原则都有哪些?3.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4.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第七章公共收入【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收入的原则,理解课税主体、客体和税率,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教学重点】公共收入、税收、公债【教学难点】税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收入的原则一、受益原则二、支付能力原则三、线索和依循第二节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一、什么是税收二、课税主体、客体和税率三、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第三节公债: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一、什么是公债二、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三、公债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第四节其他公共收入形式一、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二、捐赠三、使用费四、规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收入?2.什么是公共收入的原则?其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4.什么是公债?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第八章税收原则【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税收原则的主要思想,掌握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了解税收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税收公平的标准,税收与效率的关系【教学难点】税收公平的标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原则的演变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二、莜士第的税收原则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四、萨伊的税收原则五、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第二节税收与公平一、什么是税收公平二、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收益原则的分析三、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第三节税收与效率一、什么是税收效率二、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三、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复习思考题】1.简要阐述不同历史时期税收原则的主要思想?2.什么是税收公平原则?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有哪些?3.什么是税收效率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税种的分类,掌握税制结构设计,了解所得课税、财产课税、流转课税。

【教学重点】税种分类、税制结构设计、课税【教学难点】税制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税种的分类一、税种分类理论的沿革二、税种的分类可采用不同的标准三、最基本的是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四、OECD和IMF的税种分类第二节税制结构的设计一、税种的配置二、税源的选择三、税率的安排第三节对所得的课税一、所得课税二、个人所得税三、公司所得税四、社会保险税第四节对财产的课税一、财产课税二、一般财产税三、特种财产税四、财产转让税第五节对流转的课税一、流转课税二、消费税三、销售税四、增值税五、关税【复习思考题】1.税种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怎样的分类?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什么?2.税制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进行怎样的安排?3.什么是所得税、财产税、流转税?第十章税收效应【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掌握税收对生产者、消费者、劳动投入、私人储蓄、私人投资的影响,了解折旧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