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
课程号:3150051
制定(修订)单位:公共管理学院
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赵建国
制定(修订)时间:2009年2月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需要预修《宏观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地方公共经济。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开展课堂讨论。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3
教材使用:张向达、赵建国、吕丹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参考教材:
1.樊勇明编著:《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张向达、赵建国、吕丹,《公共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5.郭庆旺,《公共经济学评论》,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年-2008年出版。
6.阿兰.J.奥尔巴克,马丁.菲尔德斯坦,公共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彼得·M ·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张军涛、赵建国等,《公共管理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朱柏明,《公共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经济学的产生
二、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一、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
二、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第四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归纳与演绎分析方法相结合
三、博弈论的广泛应用
四、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识记: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2.政府定义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3.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领会:1.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2.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职能
第一节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
一、资源最优配置方式
二、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二节公共部门的必要性
一、市场低效
二、市场无效
三、市场失效的原因
第三节公共部门的职能
一、公共部门的配置职能
二、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职能
三、公共部门的稳定职能
识记:1.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2.市场低效、无效与失效的原因
3.公共部门的职能有哪些具体体现领会:1.市场机制运行的特点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特性与识别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二、公共产品的识别与分类
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市场失效
一、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性
二、公共产品与搭便车行为
三、博弈论与公共产品提供
第三节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
一、公共产品有效攻击的庇古均衡
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四节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一、政府生产经营和私人生产经营
二、政府生产经营公共产品的效率
三、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与经营
第五节公共产品的收费与定价
一、公共产品是否应该收费、能否收费
二、公共产品的收费原则与定价标准
三、边际成本定价法
识记:1.公共产品的特征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3.混合产品的类型
4.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领会:1.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的理由
2.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3.公共产品的定价方法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概况
四、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
第二节投票理论
一、公共选择行为与投票动机
二、投票方式与规则
三、投票规则的选择
四、投票悖论
第三节官僚与政府
一、官僚机构的定义及特征
二、官僚行为理论
三、官僚机构的改革
第四节寻租与腐败
一、寻利与寻租
二、寻租产生的根源
三、腐败的界定及具体表现形式
四、寻租与腐败的区别与联系
五、寻租与腐败的治理
识记:1.公共选择的涵义及其前提条件
2.投票悖论的内容
3.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
4.中位选民理论
5.利益集团及其存在理由及活动方式
6.寻租与腐败的关系
领会:1.对政治任何经济人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个人偏好如何转为社会偏好
3.如何防止寻租
4.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
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概念、分类与结构
一、公共支出的概念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三、公共支出的结构
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原则
一、公共支出的公平原则
二、公共支出的效益原则
三、公共支出的稳定原则
第三节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政策效应
一、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
二、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三、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第四节公共支出的主要项目
一、国防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
三、科教文卫支出
四、基础设施支出
五、社会保障支出
六、财政补贴支出
识记:1.公共支出原则
2.公共支出的构成
3.公共支出的各种经济效应
领会:1.公共教育支出与保健支出的必要性
2.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
3.我国的公共支出主要结构特点
第六章:公共税收理论与制度
第一节税收的基本理论
一、税收的涵义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的要素构成
四、税收的原则
五、税收的类型
第二节税制模式选择与设计
一、税制模式理论
二、税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三、税收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一、转嫁与归宿的含义和形式
二、税收归宿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税收与经济效率
一、税收与生产
二、税收与资源配置
三、税收与分配
四、税收与消费
识记:1.税收转嫁和归宿
2.税制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3.税收的各种经济效应
领会:1.收入、消费和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的特点
2.中国税制改革方向
第七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不均等与社会公平
二、收入分配的公平标准
三、公平与效率
四、收入差距程度的衡量
五、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
第二节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性
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
第三节政府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
一、可供政府选择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
二、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
识记:1.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2.效率与公平
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途径
领会:1.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的选择原则
2.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3.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和不足第八章: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
第一节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四节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
一、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
二、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启示
识记: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领会:1.财政赤字的不同弥补方式对生产的影响
2.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
第九章:地方公共经济
第一节地方政府的职能
一、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第二节地方公共产品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决策模式
三、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与地方政府的最佳规模
第三节地方政府财政
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四节中国的地方公共经济的发展
一、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二、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
识记:1.地方公共产品
2.地方政府的职能
3.政府间责任划分
4.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划分
领会:1.地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2.地方政府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