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整机调试工艺
23-4
2.调试工艺文件的基本内容
① 根据国际、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以及待测产品 的等级规格具体拟定的调试内容。 ② 调试所需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工具等。 ③ 调试方法及具体步骤。 ④ 调试所需的数据资料及图表。 ⑤ 调试接线图和相关资料。 ⑥ 调试条件与有关注意事项。 ⑦ 调试工序的安排及所需人数。 ⑧ 调试安全操作规程。
值较大的部位往往是故障所在。这就是用电流法来判断故障的原 理。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各部分电路的 分支电流及电路的总负载电流,以判断电路及元件正常工作与否。 这种方法在面包板上不多用。
23-14
(5)示波器检测法 通常是在电路输入信号的前提下进行检查。这是一种动态测
试法。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有关各点的信号波形,以及信号各级的 耦合、传输是否正常来判断故障所在部位,是在电路静态工作点 处于正常的条件下进行的检查。 (6)替代法
23-5
三、调试仪器仪表的选配与使用
1.调试仪器仪表的选配原则
① 在保证产品调整、测试性能指标范围前提下,应选用要求 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的仪器仪表,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 成本,又可使操作简单,提高调整、测试效率。 ② 一般要求选用测试仪器的工作误差小于被测参数的1/10。 ③ 仪器仪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应符合被测参数的数值范围。 ④ 正确选择测量仪器输入阻抗,做到仪器仪表接入被测电路 后,不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或者接入被测电路后所产生 的测量误差要在允许范围之内。 ⑤ 调整、测试仪器的适用频率范围(或频率响应)应符合被 测电量的频率范围(或频率响应)。
动态观察法:听通电后有否打火声等异常声响;闻有无焦糊 异味出现;摸晶体管管壳是否冰凉或烫手,集成电路是否温 升过高。听、摸、闻到异常时应立即断电。电解电容器极性 接反时可能造成爆裂,漏电大时,介质损耗将增大,也会使 温度上升,甚至使电容器胀裂。
② 触摸法 ③ 听音法 ④ 气味法
23-11
(2)电阻检测法 ①通断法
23-1
第23讲 电子整机调试工艺
知识分布网络
电子整机调试工艺
调试工作的内容
调试工艺文件的编制 调试仪器仪表的选配与使用 调试工艺流程 故障的查找与排除 调试的安全措施
23-2
一、调试工作的内容
① 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测试所需的仪器仪表。 ② 严格按照调试工艺指导卡的规定,对单元电路板或 整机进行调整和测试,完成后按照规定的方法紧固调整 部位。 ③ 排除调整中出现的故障,并作好记录。 ④ 认真对调试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处理,并撰写调 试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3-8
(2)整机产品调试的一般工艺流程
整 机 外 观 检
查
结 构 调 试
通 电 检 查
电 源 调 试
整 机 功 耗 测
试
整 机 统 调
整 机 技 术 指 标 测源自老 化整 机 技 术 指 标 复
试
测
23-9
五、故障的查找与排除
1.故障查找与排除的一般步骤
① 了解故障现象。被调部件、整机出现故障后,首先要进 行初检,了解故障现象及故障发生的经过,并作好记录。 ② 故障分析。根据产品的工作原理、整机结构以及维修经 验正确分析故障,查找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查找要有一个 科学的逻辑程序,按照程序逐次检查。一般程序是:先外 后内,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先常见现象后罕见现象。 ③ 处理故障。对于线头脱落、虚焊等简单故障可直接处理。 ④ 部件、整机的复测。 ⑤ 修理资料的整理归档。
四、调试工艺流程
1.电源调试 2.单元电路板调试 3.整机调试 (1)单元电路板调试的一般工艺流程
外观直 接检查
静态工作 点测试与调整
波形、点频 测试与调整
频率特性 测试与调整
23-7
性能指标 综合测试
①外观直观检查 ②静态工作点测试与调整
如果印制电路板上预留的工艺开口未锡封会怎样?
③波形、点频测试与调整 ④频率特性测试与调整 ⑤性能指标综合测试
23-15
(7)信号注入法 信号注入法是将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逐级输入到被检测的电路中,或
注入到可能存在故障的有关电路,然后再通过电路终端的发音设备或显示设 备(扬声器、显像管)以及示波器、电压表等反应的情况,作出逻辑判断的 检测方法。在检测中哪一级没有通过信号,故障就在该级单元电路中。 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注入常用的有音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图像信 号发生器等。
须与原熔断丝同规格,不得更换大容量的熔断丝,更不能直接用导线 代替。 ④ 带有风扇的仪器设备,如通电后风扇不转或有故障,应停止使用。 ⑤ 电源及信号源等输出信号的仪器,在工作时,其输出端不能短路。
输出端所接负载不能长时间过载。发生输出电压明显下跌时,应立即 断开负载。对于指示类仪器,如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等输入信号 的仪器,其输入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能超过其量限,否则容易损坏仪 器。 ⑥ 功耗较大(>500W)的仪器设备在断电后,不得立即再通电,应 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开机,否则容易烧断熔断丝或损坏仪器。
23-13
(3)电压法 电子电路正常工作时,线路各点都有确定的电压,通过测量 电压来判断故障的方法称电压法。用电压表直流挡检查电源、各 静态工作点电压、集成电路引脚的对地电位是否正确。也可用交 流电压挡检查有关交流电压值。测量电压时,应当注意电压表内 阻及电容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4)电流法 电子电路正常工作时,线路各点电流都是稳定的,偏离正常
开路法是将电路中被怀疑的电路和元器件开路处理, 让其与整机电路脱离,然后观察故障是否还存在,从而 确定故障部位所在的检查方法。开路法主要用于整机电 流过大等短路性故障的排除。
23-17
六、调试的安全措施
1.测试环境的安全措施 ① 测试场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场地周围不应有激烈的振动 和很强的电磁干扰。 ② 调试台及部分工作场地应铺设绝缘橡胶垫,使调试人员与地绝缘。 ③ 工作场地应备有适用于灭电气起火,且不会腐蚀仪器设备的消防 设备(如四氯化碳灭火器等)。 ④ 调试MOS器件的工作台面,应使用金属接地台面或防静电垫板。 2.供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① 调试检测场地应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过载保护装置,所有的电源 线、插头、插座、保险丝、电源开关等都不允许有裸露的带电导体, 所用电气材料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均不能超过额定值。 ② 当调试设备需要使用调压变压器时,应注意其接法。因为调压变 压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不隔离,因此接入电网时必须使公共端接零线, 以确保后面所接电路不带电。若在调压变压器前面再接入1∶1隔离变 压器,则输入线无论如何连接,均可确保安全。
对怀疑有故障的元器件,可用一个完好的元器件替代,置换 后若电路工作正常,则说明原有元器件或插件板存在故障,可作 进一步检查测定之。这种方法力争判断准确。对连接线层次较多、 功率大的元器件及成本较高的部件不宜采用此法。
对于集成电路,可用同一芯片上的相同电路来替代怀疑有故 障的电路。有多个与输入端的集成器件,如在实际使用中有多余 输入端时,则可换用其余输入端进行试验,以判断原输入端是否 有问题。
23-6
2.调试仪器仪表的组成及使用
调试仪器仪表的布置和接线需注意哪些问题?
① 调整、测试线上所用仪器仪表,都应经过计量并在有效期内(生产线 上的测试仪器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计量校准)。 ② 仪器仪表应按照“下重上轻”的原则放置,布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做 到调节方便、舒适、灵活、视差小。 ③ 仪器仪表应统一接地,并与待调试件的地线相连,且接线要最短。 ④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满足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条件。对于需要预热 的仪器仪表,开始使用时应达到规定的预热时间。 ⑤ 仪器仪表在通电前要检查机械校零,通电后要进行电调零。在调整、 测试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对于指针式仪器仪表,应尽可能使指 针位于满刻度的1/2~2/3之间的区域。 ⑥ 对于高灵敏度的仪器仪表(如毫伏表、微伏表等),应使用屏蔽线连 接仪器仪表与待测件。操作过程中,应先接地端,后接高电位端。取下 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以免人体感应电压打弯表头指针。 ⑦ 对于高增益、弱信号或高频的测量,应注意不要将被测件的输入与输 出接线靠近或交叉,以免引起信号的串扰及寄生振荡,造成测量误差。
用于检查电路中连线是否断路,元器件引脚是否虚连 。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不允许悬空的输入端未接入电路,尤 其是CMOS电路的任何输入端不能悬空。一般采用万用表 电阻挡R×1或R×10挡进行测量。确定开关、接插件、导 线、印制板导电图形的通断。
23-12
②测电阻值法 用于检查电路中电阻元件的阻值是否正确;检查电容器是否断 线、击穿和漏电;检查半导体器件是否击穿、开断及各PN结 的正反向电阻是否正常等。检查二极管和三极管时,一般用万 用表的R×100或R×1K挡进行测量。在检查大容量电容器 (如电解电容器)时,应先用导线将电解电容的两端短路,泄 放掉电容器中的存储电荷后,再检查电容有没有被击穿或漏电 是否严重,否则,可能会损坏万用表。在测量电阻值时,如果 是在线测试,还应考虑到被测元器件与电路中其它元器件的等 效并联关系,需要准确测量时,元器件的一端必须与电路断开。
23-18 3.测试仪器的安全措施 ① 测试仪器外壳易接触的部分不应带电,非带电不可时,应加绝缘覆
盖层防护。仪器外部超过安全电压的接线柱及其他端口不应裸露,以 防使用者接触。 ② 各种仪器设备必须使用三线插头座,电源线应采用双重绝缘的三芯 专用线,若是金属外壳,则必须保证外壳良好接地。 ③ 更换仪器设备的熔断丝时,必须完全断开电源线。更换的熔断丝必
23-10
2.故障查找与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1)直观检测法
① 观察法
静态观察法:检查接线,在面包板上接插电路,接错线引起 的故障占很大比例,有时还会损坏器件。如发现电路有故障 时,应对照安装接线图检查电路的接线有无漏线、断线和错 线,特别要注意检查电源线和地线的接线是否正确。为了避 免和减少接线错误,应在课前画出正确的安装接线图。
感应杂波信号注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人体感应产生的杂波 信号作为检测的信号源,它不需要任何仪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