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诗经两首学案

4、诗经两首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利用工具书,对照注释,翻译全文,扎实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并背诵《氓》。

3、学习鉴赏《采薇》,学习重章复唱的手法。

学时安排:3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1、掌握《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熟读《氓》和《采薇》。

并能背诵《氓》。

一、知识链接
1、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2、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
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

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

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二、熟读《氓》和《采薇》。

并背诵《氓》。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1、利用工具书,对照注释,翻译《氓》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一、精读《氓》,解释并掌握下列加点的字。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
..(),以望复关
关,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
..()其德.()。

三岁
..()为妇,靡.()室劳
..()夜寐,靡有朝.()
..()矣,夙兴
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
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反是.()不..()。

信誓旦旦
思,亦已.()焉哉
..()。

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氓》是一首叙事诗。

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2、用对比方法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3、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三学时
学习要点:
1、利用工具书,对照注释,翻译《采薇》
2、学习重章复唱的手法。

一、细读《氓》,解释并掌握下列加点的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
()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
..()
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理清思路,把握内容和主题。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得作用。

3、《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