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湘潭大学学年论文题目: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学院:商学院专业:审计学学号: 2008131518姓名:白莎莎指导教师:刘长青完成日期: 2011年4月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摘要:随着人们对审计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审计质量的期望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

近年来全球爆发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让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直面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从社会审计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的涵义、要素及特征、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审计质量审计风险管理Audit Risk and Its ControlAbstract: S ince the comprehension and realization of people on auditing is deeper and deeper, the expectation and dependence of the society on audit quality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audit respondance and the audit risk are higher and higher.A series of financial scandals broken into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which made both the audit theory circle and practice circle thinking about how to manage audit risk and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This text analyzes the concept , the factor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audit risk, and then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control audit risk.Key Words: Audit risk Audit respondance Audit quality Audit risk management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并着手进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两大根本性转变,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中,审计作为整个经济大循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

(一)研究的意义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已经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联系日益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

随着财务舞弊案的层出不穷,受到损害的社会公众常常会对审计人员提出质问甚至诉讼,出现了“诉讼爆炸”。

例如,1993年美国法院判普华会计事务所赔偿英国渣打银行3.38亿美元。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案,德勤、普华永道受到牵连。

安永会计事务所为CENDANT误导评级,判赔偿损失3.35亿美元。

而2001年的安然事件则直接导致了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倒闭。

美国《会计杂志》认为,美国在过去15年中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远远超过整个职业105年历史中所发生的总数。

同样在中国,北京中城会计师事务所因“长城公司事件”倒闭;深圳中天勤事务所因银广夏事件而破产。

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审计行业的信誉度跌落到了历史的最低谷。

由此看来世界范围内的注册会计师正面临着前所前所未有的职业风险,每一次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已经演化成整个职业的危机。

那么审计人员究竟面临着何等程度的审计风险,如何进行审计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最大课题。

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审计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审计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截至目前,一般认为,审计模式和方法的演进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其中风险导向审计又分为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需要被更加重视,且被理解得更加全面和透彻。

因此,进行审计风险的研究,对提高审计质量,加快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对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方法的角度进行的。

1957年《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八版第一次将“风险”与审计程序的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审计方法的改进。

至20世纪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陆续采用。

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很快在1983年开发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把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风险要素。

这一认识也被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PC,Auditing Practices Committee)接受。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AF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of Accountants)下属的审计实务委员会也于1985年接受了这一观点。

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审计学者也在各自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库欣(B.E.Cushing)和洛贝克(J.K.Locbbecke)在他们共同发表的论文《审计风险分析法观察和分析》中将审计风险的要素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实质性测试风险。

其计量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1985年,罗茨(Robson Rhodes)在《审计手册》(Auditing Manual)一书中,把检查风险要素又进一步分解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将审计风险的计量模式扩展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1987年,英国审计委员会又推荐了一个新的模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抽样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改变,这些风险模型日益表现出不适应性,主要是对企业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考虑不够。

因此,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修改了原有的审计风险模型,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故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要素组成。

我国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借鉴风险管理的一般知识来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

如胡春元(1997)在《审计风险研究》一书中就根据奥特维(Ouwtya)和帕纳(Phaner)对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研究,把审计风险管理分为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估测、审计风险评价和审计风险防护四个阶段。

①王会金(2000)在《风险导向审计》一书中根据风险管理的数理技术方法(主要是概率统计方法)对上述四个过程做了初步的定量研究,但并未与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

其原因在于审计职业判断在实务中的大量运用,带有很大的主观估计成份,因此难以确定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大小,实证和定量研究也就止步不前。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本篇论文除引言和结束语之外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

首先回顾风险及审计风险的概念、要素及特征,为探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方法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审计风险的成因,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审计风险管理的四个环节,针对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要素及成因,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分析法。

本篇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湘潭大学图书馆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 系列数据库湘潭大学镜像站、万方全文数据库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百度和Google 搜索引擎、百度文库,全面查阅国内外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学术文献,为理论分析和寻求对策提供支撑。

2、定义的权威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外权威的准则或规定,将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的定义作为本文中的相关定义。

例如,本文选取的审计的定义即取自美国会计学会(AAA)《基本审计概念报告》对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风险的涵义、要素及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指出:“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

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风险的概念与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大大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同时,它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更大、更集中且破坏性更强的风险。

正因为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产生了对防灾防损和风险控制的强烈需求。

1、风险的概念风险一词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

在早期的运用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风险一词也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但风险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风险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英语里的风险,意指“危险、意外事故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在现代汉语里,“风”有“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意思,“险”则指“遭到不幸或发生灾害的可能”。

《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险的定义为:可能发生的危险。

《辞海》对风险的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本人的理解,本文将风险定义为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遭受伤害、损失、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2、风险的特征根据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具有下列6个特征:(1)客观性。

风险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问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普遍性。

风险无处不有,风险无时不在。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人类与风险抗争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风险已普遍渗透到社会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