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讲座心理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资料
讲座心理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资料
恶性压力结 果:生理、 心理、行为 的
行为反应: 改变、消除 或远离压力 源
长期压力与身心疾病的关系(1)
1.高血压 2.冠状动脉疾患:人格特质—具攻击性、竞争 性强、时间紧迫性、具敌意 3.消化道溃疡 4.偏头痛: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僵化、严守 秩序、竞争性强
长期压力与身心疾病的关系(2)
5.紧张性头痛 6.癌症:人格特质—怀恨、无法宽恕别人、自 怜、缺乏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满意自己 7.气喘、过敏症 8.风湿性关节炎:人格特质—自我牺牲、被虐 倾向、无自我意识、害羞压抑的完美主义者
心理压力是生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变化或 刺激,包括坏的变化和好的变化。
压力水平与行为绩效的关系
行
最高绩效表现
为
绩
效
一般压力范围
压力不足, 懈怠无聊
压力超载, 燃料烧尽
压力水平
适当的紧张(压力)是有益的
调动身体的能量;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兴奋性增强; 速度和效率提高。
但过度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 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 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 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 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成功时
失败时
内归 因
外归 因
满意和自豪,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
行为归因的两个纬度
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 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 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 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可控的原因是 指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如努力、外部环境等。 不可控的原因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不是个人能够改 变的。
个人能力与期待
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个人的抱负与理想:对他人或自己的期待与看法。
重大生活事件
婚恋 亲子关系 健康
常见的心理压力源
1、升学与就业的压力 2、工作的压力,如最后期限、任务负担、展示自 我、与他人意见不同等 3、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合作 问题,竞争问题,婚姻家庭危机问题,朋友间的压 力等。只要感到有失去自尊、失去被爱的情况出现, 就会感到压力 4、经济的压力,没钱有没钱的压力,有钱有投资 风险的压力。 5、选择目标困惑的压力 6、生活中不愉快的突发事件 7、自我引发的压力,追求的目标过高 8、生理的压力:疾病、肥胖、衰老、睡眠不良等
1、生理:近期会提高警觉、
使生理功能兴奋、使免疫功 能紊乱(过高或下降);长 期的生理影响就会出现心身 疾病。高血压、偏头痛、消 化道溃疡或者持续性腹泻。
2、心理:引起不良情绪。抑
郁症、焦虑症、适应困难等 应激性心理障碍。重者诱发 精神病。
3、认知:适度压力会提高
思考效率,过度压力会使 思考认知功能下降,注意 力不集中,目光短浅,决 定草率。
个体人格特质与压力的关系
1.积极、侵略型的人格特质 (A型性格) 2.消极、平和型的人格特质 (B型性格)
A 型 性 格 的 特 征(1)
⊙竞争性强 ⊙个性倔强 ⊙办事速度快 ⊙在工作环境及社会地位上努力,欲获得升迁 ⊙希望大众对自已的努力加以肯定 ⊙易被人与事激怒 ⊙被迫沉静时会感到心定不下来 ⊙说话快
行为积极性可能提 高也可能降低
自信心下降,行为 的积极性降低
维持行极归因
积极归因的个体倾向于追求成功, 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挑战,把 成败的关键系于个人是否努力;挫 折耐受性强。自信心强。
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个体人格成长。 消极归因的个体倾向于逃避失败, 对失败应付能力不足,而对成功则 归因为运气或任务容易,严重者可 能获得习得性无助感,挫折耐受能 力差,不自信。
警觉阶段: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 高、肌肉张力增大、血糖提高等现象;一般而言,这些变 化具有一定的压迫意义,因为它们为机体应付挑战开始动 员能量。
阻抗阶段:表现为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机 的出现,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肝脏大量释放血糖。如 果此时期过长,使机体糖的储存大量消耗,下丘脑、脑垂 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使内脏受到损伤,出现胃溃疡、 胸腺退化等症状。
个体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何处?1
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景气 社会变迁的速度。 噪音、空气污染、交通阻塞、拥挤的空间。
工作环境因素
任务方面:资源条件不佳、任务过重、任务多样化。 角色方面:角色负担过重,角色混淆。 人际关系:同僚的支持与否。 组织结构:呆板、管道不通。
个体心理压力来自何处?2
压力应对的方式2: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有时取 决于对我们自身和所处的环境的“积 极的幻想”。
霍桑效应:期望的作用 你认为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就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压力应对的方式3:呼吸技术
在紧张的时候,进行深吸气,然后用 5秒钟把所有的气呼出,直到平静为 止。
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过于紧张、大脑 空白,进行1分钟这样的呼吸来平静。
影响轻微
生理反应为主
长时间
1、焦虑、紧张、迷惑 2、经常头痛 3、肌肉紧张、疼痛; 4、睡眠质量差; 5、注意力分散; 6、工作拖拉、效率低。
心理反应为主
工作压力心理模型
工作压力源 非工作压力源
生活转变压力 源
知觉到的 压力
压力反应: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中介变量: A型人格 控制感 预知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等
归因维度的特征
原因种类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其它原因
内外因维度 内因 外因
√ √
√ √ √ √
可控性维度 可控 不可控
√ √
√ √ √ √
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1.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 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 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 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先使肌肉紧张5-7秒,然后放松15秒,注意肌肉的 感觉。
在一次放松期间要重复2-3次,一般总共持续20- 30分钟。
有超过150名纽约电话公司的员工学习放 松技巧。五个月后,他们的焦虑、失眠能减 少,高血压也降低。同时也发现较容易戒烟、 减重。他们感觉较有自信及快乐。
许多研究都肯定静坐能降低血压、胆固 醇,有益心脏健康。
A 型 性 格 的 特 征(2)
⊙一次做好几件事,以力求成长 ⊙走路、行动及进食速度快 ⊙对于任何迟缓都不耐烦 ⊙对时间很有概念,做事赶在期限以前完成 ⊙几乎每次都准时 ⊙经常绷着脸握拳头
B 型 性 格 的 特 征(1)
⊙工作及游戏时都不具兢争性 ⊙态度从容,随遇而安 ⊙做事慢但有方法 ⊙对于目前工作上及社会上的地位深感满意 ⊙不追求大众对自己的肯定 ⊙不容易被激怒 ⊙喜爱悠哉的感觉 ⊙说话慢 ⊙一次只做一件事,但心觉满意
压力管理策略
➢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 ➢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消极反应,即情
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
压力与自我认知:
自我期望过高的七个表现
为自己设定太高的、常常是不可实现的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不能够容忍反面意见,要求别人完全服从自己; 喜欢夸耀自己的才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对金钱、权力与地位抱有痴迷的梦想; 渴望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 嫉妒那些胜过自己的人,缺乏同情心。
心理压力调适 与情绪管理
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定义:它是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一种主观的内部心理状态,是人体对需要和威胁的一种生 理反应,是个体在心理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 主要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环境的需求有相当的不平衡。
当刺激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 了个体的能力,就会体会到心理压力。刺激事件包括各种外 界和内部的,称为压力源。
衰竭阶段:表现为体内各种贮存物质消耗殆尽,机体处于 危机状态,在这些情况下,可导致重病。
过度压力会导致心理问题
1.抑郁情绪,对诸多事情缺乏兴趣达两周以上。 2.无食欲、体重减轻(或食欲大增,体重增加) 3.无精力 4.动作、思考缓慢(或烦躁不安、无法平静) 5.无法决定事情。 6.自己没有价值、罪恶感。 7.无助无望感、自杀意念或行为。
行为症状 工作效率降低 缺勤 离职
影响严重 创伤后应激障碍
1、容易疲劳、感觉压抑;
2、自信心不足;
3、习得性无助;
行为反应为主
3、退缩和抑郁;
4、厌烦和工作不满;
5、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
6、服药、冒险行为增加;
7、去医院增加。
短时间
1、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肠胃失调,如胃痛、溃疡;
3、急躁;
4、攻击性行为。
1. 营养 2. 呼吸 3. 放松训练 4. 系统脱敏法 5. 倾诉 6. 寻求社会支持 7. 体育运动
压力应对调适 1:情绪的认知调节
认知扭曲往往会导致压力过大。 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事件是A,
对该事件的认知是B,情绪反应或行为 后果是C。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事件A,则只要改变 我们的认知B,情绪也就相应得到了改 变。
4、行为:逃学、破坏、攻
击、向周围人情绪发泄、 酗酒、滥用精神活性物质, 家庭暴力等,重者轻生。
压力对心理反应的影响
(一)认知功能: 可能降低或提高注意力、工作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二)情绪反应: 包括焦虑、不安、恐惧、易怒、沮丧、攻击、无
助、工作成就感降低。 (三)行为反应:
失眠、生产力降低或升高、行为慌乱、易发生意 外事件。
B 型 性 格 的 特 征(2)
⊙走路、行动及进食之态度从容不 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