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概述
但是,养生、治疗、康复的交叉与融合是中医学完整的生命干预过程,因 此,养生与康复是不同的中医学范畴。首先,二者手段不同,中医养生手 段丰富,包括医疗和非医疗手段,中医康复主要釆用医疗器械及药物、手 法等进行病后恢复;其次,二者针对1人群不同,养生广泛涉及所有人群, 主要针对的是健康及病前状态人群,而康复主要针对残障人群及病后恢复 期患者。
1
清闲,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这样就能使神志健全、精气内守、益寿延年。
三、秦汉成形时期
秦汉时期,诸多帝王君主都是养生长寿的热烈追求者,在此社会背景 下,中医养生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养生家及养生专论、专 著。这时道教盛行,道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思想武器,黄老学说得 以进一步继承发展;西汉之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 儒家思想得以大力发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成长起来。 道、儒、佛三教思想都对当时的养生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章 概述
掌握养生、康复、中医养生技术、中 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
【学习目标】 念;《黄帝内经》的养生认识和成就。
熟悉养生与康复的关系;历史上的养 生名家和名著。
了解养生康复发展的历史脉络;课程 学习方法。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集各地、各族人民养生康复智慧为一体, 融会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 养生康复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的博大精 深的体系。中医养生康复历经数千余年的 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衍生出了 丰富多彩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生康复技术, 一直沿用至今。
在原始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食后可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遂由偶然获得变为主动摄取,食养起源便由此而来。 旧石器时期,火的发明和利用改变了先民的食性,成为食养、食 治的伊始,且利用火来进行医疗活动,逐渐总结发明了灸炳、热 熨之术。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石器、骨器的出现,而有了破石、 石针的应用。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文化的进步,诸子百家总结 诸多养生康复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使养生康复走向了系统化。其 中不少理论为中医学所吸收借鉴,对中医养生康复的成形发挥了 重要作用。
知识链接
道家思想直接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首先,道家基于对道的 认识,从哲学上阐述了养生的意义和根本原则;其次,道家提出了精气神 的基本概念;最后,道家倡导以静为主的养生思想,强调人的思想要安静、
在道德行为方面,对敬老养老已经有了丰富经验,对婚姻生育的 问题也有了不少合理的认识。在食养方面,商朝伊尹颇谙养生之 道,在《吕氏春秋孝行览》中,记载了他的食养食调之论:“时 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 甘酸苦辛咸。”其作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论》,是一部食疗专著。
到了周代,宫廷中已有专门的食医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饮食,负 责“六饮、六膳、百馈、百酱”等饮食问题。人们对一些食物的 养生作用已观察得比较细致,例如《山海经》记载的药品中有不 少就具有食疗作用。导引行气术,则在《庄子》之前已成为颇受 人们喜爱的养生手段,在战国初期就广为流传。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 术的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形成与积累经历了漫长 的岁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内涵。 其发展源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第二节中医养 生康复技术的发展简史个历史阶段。
一、远古起源时期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生活条件艰苦,此时,生存是 最迫切的需要,这促使人们积极探求祛病延年、快速恢复的方法, 原始的养生康复技术就融合在人类最初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探索 中,体现于衣、食、住、狩、祭祀等活动中。
从技术层面而言,中医养生技术与中医康复技术均为中医应用技 术,只是各有侧重,合称为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知识链接
中医养生学与中医康复学的关系
养生与康复,均是提升和恢复健康、消除疾病的 必要手段,所以中医养生学与中医康复学均是中
1
医学的重要学科。而且在病患及残障康复期间, 养生与康复手段常并举,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因 而在学科发展的早期,二者常并称为“中医养生 康复学”。
康复,意为重新获得某种能力、资格或重新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 过程。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定义:“康复是一 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 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 展的过程。”
1
二、先秦奠基时期
先秦时期,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和技术得以进一步积累。在个人卫 生方面,夏商时期,人们已养成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到了 周代,定期洗浴已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环境卫生方面,清洁 扫除在当时成了每个家庭及个人的日常卫生习惯。这个时期,在 甲骨文上即有关于个人卫生方面的记载,如“沫”表示洗脸, “浴”表示洗澡,并有关于集体卫生“寇帚”(大扫除)的记载。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 术的概念
养生,古人也称之为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养生之“养”,含 有保养、修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生”,就是指人的 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具体而言,养生是人类为了 自身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量、质 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这种行为活动应 贯穿于出生前和出生后,病前、病中和病后的全过程。
古人在日常作息时发现,当疲劳体乏之时,只要宁神静息片刻、 伸展活动肢体或捶击捏拿身体局部,就能恢复体力,于是有了吐 纳、导引、按摩之术的出现。
知识链接
原始时期,先民长期釆集、狩猎于森林之间,听百鸟之鸣,闻山间松涛之 声,观飞禽走兽之姿,随而模仿之,便是音乐、歌、舞、体育养生的发端, 如《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记载:“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中医养生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 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祛病延年方法的中医应用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情志、中药、 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等 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 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