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作文训练导学案编写: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审核:仇学亮【训练目标】善用佳句出美文,让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要义点拨】语言是文章的外衣,靓丽与否,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
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人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要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说明时,则要不蔓不枝,条理清晰;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抒情时,则要豪情满怀,以情感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锤炼语言的创作经验;“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意荡神驰,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
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锤炼语言的道路上,必须历经艰难,方能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境界。
【方法点睛】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综观满分作文,要把握以下几点:1.语言要富有个性美。
文贵个性。
特别在考试的同题作文中,写出与众不同、不落俗套、彰显个性魅力的文章,无疑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终南捷径。
考生在作文时应该凸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泯灭自己的个性特征,只有讲究个性化,你的作文才是生动的,亲切的,引人入胜的。
避免空洞的口号术语,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
如重庆一考生的《独上高楼》主题集中,不蔓不枝,充满想象。
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
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
2.语言要富有节奏明快美。
汉语句式丰富、组句灵活,这为我们锤炼句子创造了条件,古人吟诗著文,特别重视句式的锤炼,讲究节律之美。
如《闲读山水》中的片段: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有巍巍昆仑;山,有喜马拉雅……山,巍峨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景仰的圣哲,沉稳是他的天性,静立,诠释着生命的伟岸,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山,相信沉默是金,他无语、无怨、无悔、无去、无从。
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
文中句式的精心选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前两段句式工整,富有整齐之美;后面三段长短句相同,造成参差错落之美,读起来也是缓急有度,节奏明快。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比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变式句、常式句等等。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运用就能起到参差错落,跌宕起伏的效果;读起来,就可以抑扬顿挫,节奏铿锵,让人心动神摇,如痴如醉。
3.语言要富于哲理美。
文章深刻精辟的思想必须借助优美的语言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作文语言的情味要富含哲理,表达出你对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妙、自然的规律等深刻性、批判性的见解。
如《思想的芦苇》中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精彩语言: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泗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4、语言要运用修辞美。
修辞之于作文,正如云彩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而使文字焕发光彩。
我们在写作时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如湖北一考生的《把梦想带给花季》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修辞,读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
这里仅摘引其中一段:“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
我喜欢诗歌的清新、散文的隽永、小说的新奇、杂文的深邃。
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
萌生了文学梦,我的花季更加充实。
”再如甘肃一考生的《人生的内涵》一文,运用抒情的手法,诗歌的语言,排比的段落,形象地诠释“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会觉得: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这些句子想象奇特,用词优美,充满哲思,充满才情,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感悟、理解和较深的文学素养。
如此富有意蕴和表现力的语言,怎能不博取阅卷老师“芳心大悦”呢?不过,要实现作文的语言美,少不得平时的阅读、写作,需要长期的积累、探索。
“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一篇文章倘若能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就会给你的作文锦上添花,就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产生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在这种情感的渲染下,阅卷老师自然会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
【佳作欣赏】在这里徘徊——这里将会是他的归宿。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仰天长啸,跃入水中,似流星划过天际。
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悲苦,“长太息以掩涕兮”是他的无尽悲愁;“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的一片赤诚。
浑浊的江水没有淹没他的精神,《楚辞》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美。
恍惚间,是谁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啊,是李白,这个让盛唐都黯然的才子。
穿巴峡巫峡,过洞庭长江,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那是他。
即使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又如何?“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华丽词藻又岂是他的追求?那就选择毅然离开,云游九州,望川而吟,凭吊沧浪。
这位风一般的诗人在他月光般的清辉中散发着淡泊宁静之美。
赤壁依旧,大江东去,我穿越千年的红尘终于遇见了他——苏轼。
乌台诗案把这位精灵打落凡间,黄州的荒凉却没让他消沉。
余秋雨先生赞他的成熟,成熟于一场灭寂后的再生,对周围的诉求,不再察颜观色。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就让官场的纷争远离吧!一种如白玉般炫目的光芒从他身上迸射出来,我品味到豁达的美。
还有那李易安的“人比黄花瘦”,还有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在书香弥漫的世界里,我与他们共举杯盏,或相对品茗,或无语相视,或喜或悲或赞或叹。
他们,这些游于天地之间的高尚灵魂,散发出无尽的美。
这美渗入我的心中,徜徉在心灵深处,沉甸甸的,酿造出醇香的美酒。
书香,在喧闹的凡间给我一方澄净;在物欲横流的世上,赠我一片安宁。
我深深眷恋着书香的美。
你我走过的日子窗外的阳光像是积蓄已久的洪水冲破了堤,奔流下来。
仔细一听,我竟听见了阳光一同奔走的声音。
阳光透过窗,照在身体上,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就像那些日子,那些我和你走过的日子……你应该记得。
那一个日子,太阳很烈。
头上渗出了淡淡的水珠。
心就像是在火炉中烤,和皮肤一样给人一种痛感。
我站在起跑线上,心脏早已超速行驶。
今天—体育中考。
你在跑道内为我默默打气。
一声令下,我冲了出去。
一圈,一圈,我强忍着向前。
当我冲到终点之后,我如断翅的鸟儿,冲向了大地。
你连忙扶起了我。
我靠在你的身体上,静静听着你的呼吸声和我的心跳声。
你关切地询问我的感觉。
我的手一不小心拂到了你早已被汗水浸湿的衬衣。
我闭上了眼,强忍着泪水,因为我知道我一看到你焦虑的神情,我会哭的。
她是免考的,但她却一直在我的背后跟跑,让我坚持下去。
窗外飘来了一片云,遮住了部分阳光。
天阴了下来,就像是那一天。
你肯定记得。
六月开头,星期一。
傍晚时分,阴风大作。
望向窗外,天灰蒙蒙的。
走在教室外都不愿睁眼,因为风夹砂石打得人生疼。
不一会,淫雨霏霏。
豆大的雨点砸向地面。
涛,一个声音沙哑的男生,自告奋勇的冲入雨帘替我们去取伞。
不一会,他出现在了教室门口。
他的头发艰难的挑起雨珠,裤子早已被雨水亲吻。
他在教室里分发着雨伞。
当他听说我没有带雨伞的时候,他边打喷嚏边递来了一把伞,那伞是鹅黄色的。
晚自修结束后,我撑着伞,在校园里行走着,雨跌在伞上,发出很沉闷的声音。
灯光照在伞上,投射在地上,显露出黄晕的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凄风苦雨在那个时候似乎远离我而去。
因为我和友情一同走着。
窗外飘来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歌声……你我都记得。
星期二,我们在班里搞了一个唱歌的活动。
大家因为离别在即,很多人都同意唱周华健的《朋友》,虽然年代久远。
大家动情的唱着,不觉想起了初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记得小陈生日时桌上的寿瓜、大家自制沙拉和汤圆……每一个场景是那么动人,让人怀念不已。
我们一起怀念我们走过的时光。
我静静的怀念着我和你走过的日子。
那些日子告诉我,朋友不是在你发梢飘舞的柳絮,而是伴你读书的嘀嗒雨声,是你心底微微泛黄的照片,总给你一种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我知道有一把伞,雨停了也不愿收;有一首歌,听厌了也不愿删;有一条路,跑累了也不愿停。
我会永远记得那些我和你走过的日子。
以后大家分开了,它们会替我的同学一直陪我走下去······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
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者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杜鹃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外”,另一边却是“宝马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与你共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松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望,在青山绿水间吟咏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