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二文学文化常识检测答案

必修一、二文学文化常识检测答案

襄阳一中 高一年级 文化常识 编写:尹欣欣 审核: 陈会玲 使用时间: 月 第 周 姓名: 考号:
第 1 页 共 1 页
必修一、二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答案
1.答案:B 项荀子是赵国人,《荀子》是由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的。

2.答案:C 解析:C 项全文通过主客对话,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感情。

作者虽有流露些许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沉沦,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3.答案:C 解析:C 项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4.答案:B 解析:B 项“炉台”象征产生希望的地方
5. 答案.(D)解析:《捕蛇者说》为散文
6.答案(A )解析:《暗示》为长篇小说
7.解析:C 深秋的露水为失望的泪水
8.(B )解析:苏轼当时是一个爱国老者
9.答案:B 解析:《劝学》作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师说》才是由韩愈所写。

10.答案:C 解析:A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围。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D :苏轼父苏洵,弟苏辙 11.答案:A 解析:B 中第一段是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C 《我心归去》中借法国表现自己对故乡的失望,但作者仍是爱自己的故乡,不愿在法国留下。

他对故乡的失望,蕴含着希望。

D 《师说》作者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是鄙夷之情,而非尊重。

12.答案:D 解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一段表现了诗人放弃了对俗世幸福的追求,表现了一种定格在希望之上的绝望。

13.答案:A.老舍是满族人且《断魂枪》是短篇小说。

14.答案:C.《师说》中的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围。

15.答案:C.《赤壁赋》中举曹操的例子表明英雄不能与天地共存,为下文说明用个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作铺垫。

16.答案:C.启示是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区别,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了 “像山那样思考” ,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17.答案:D.老舍的长篇作品有《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中篇作品是《月芽儿》。

18.答案:C.文中虽写了天地万物易逝,但作者仍怀着乐观积极的情绪。

19.答案:A 解析:毛泽东的诗词因为内容仍是现代的,属现代诗歌 20.答案:C 解析:新诗也有格律和押韵
21.答案:D 解析: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2.答案C A 《阿房宫赋》是杜牧写的B 《沉沦》不是老舍的作品D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的生态学家 23.答案:B 解析:A 选项的《始祖鸟》错误。

《始祖鸟》属于舒婷的作品。

C 选项作者生于德国。

D 选项的《一个人的村庄》错误。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作品。

24.答案:D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5.答案: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

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
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26.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27.答案:A 解析: 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

由此推算: 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

“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

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

28.答案:D :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词 29.答案:D .诸侯不能自称朕。

30.【答案】D ,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 31. 【答案】A 。

解析:“黄发”指老人。

.. 32. 【答案】D 。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33.答案:A 。

解析:“夺”,削除。

34.答案:C ,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

35.答案:B ,“出”指离开京城外调。

“入”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

36.答案:C ,“视事”指任职。

37.答案:B 解析:古代科举分四级科考,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38. 答案:D 。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解元、会元、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39. 答案:C 。

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如同今天入学校读书的人称为“学生”。

博士则属于D 项中教学人员一列。

40.答案: A 。

相关知识: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具体是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41 答案:B 。

“山东”之“山”指崤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