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史2

体育史2

体育史姓名与学号徐银川 3090103106 年级与专业工科0940 所在学院蓝田学园篮球的起源和发展摘要: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随着其的出现和不断的发展,已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运动。

本文就简述篮球的起源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篮球是以投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1892年1月(另一种说法是1891年12月),为美国马萨诸塞州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教师詹姆士·奈斯密斯博士所创。

他并不是在改革一项运动,而是在发明一项运动。

他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

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

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

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1.关于篮球运动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 1 篮球运动于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借鉴其它球类项目设计发明的。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篮球》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6月。

)1.2 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时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扔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便是篮球运动的雏形。

后来奈史密斯将在室外开展的篮球游戏移至室内。

(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1. 3 篮球运动创始于1891年美国麻省春田市的YMCA所属训练学校,由该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着手研究发明。

当初为了使学生在冬季里不必天天做呆板乏味的体操,因而设计富有娱乐和竞争性质的运动来取代体操活动。

奈氏设计出综合美式橄榄球、曲棍球及足球等球类游戏的方法与原则,以投掷进篮计分方式判定胜负的新式球类活动。

(中国体育发展史,台湾,1981年。

)1. 4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

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

(《中国体育报》,2004年3月25日。

) 2.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2. 1 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及经过最早提出发明一种新游戏想法的是当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系主任古力克博士。

1891年的夏天,古力克博士为春田学院体育系引入了一门新型学科——《运动心理学》,当时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还是古力克的学生。

古力克在一次上课时向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需要发明一种新的室内运动,它既有趣,又容易学,并且能在冬季及室内活动。

”正是古力克博士最初的这种思想,指导着篮球运动发明的全过程。

但是,当时并没有立即着手发明这种新的游戏。

几个月后,奈史密斯博士成为了该校的一名教师,在一次教师讨论会上,古力克博士再次提出了这一“需要”。

因为随着冬季的渐渐来l临,体育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有2名教师曾尝试发明符合这种需要的新游戏,但都以失败结束。

最后,古力克博士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奈史密斯博士。

奈史密斯在发明篮球运动之前,曾设想对学校室内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以应付冬季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他曾经把某种户外运动项目搬进室内进行活动,如橄榄球、足球、长柄曲棍球,但由于场的限制和这些项目本身的猛烈程度,把某种成熟的运动项目照搬进室内的尝试失败了。

必须发明一种新的运动项目。

奈史密斯博士在分析当时流行的体育项目时发现:已有的运动项目都在使用球进行活动,技术的难易程度与所用的球的大小成反比,即用小球的时候需要用棒、棍、拍等器具间接控制球;使用较大的球则可用脚、手直接控制球。

出于设计新项目的初衷:“简单易学、充满乐趣”,奈史密斯认为应该发明一种使用大球、用手直接控制球的新型运动项目。

史密斯博士长期从事美式橄榄球运动,对美式橄榄球情有独钟,因此他将美式橄榄球作为设计新运动项目的基本模式,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鉴于室内场地的空间限制和室内地面比较坚硬等条件,奈史密斯博士把“必须限制队员持球后的跑动和禁止粗野动作的发生”作为新项目的基本规定。

允许队员之间相互传递球,但禁止拳击球在确定比赛开始的方法时,奈史密斯博士借鉴了英式橄榄球比赛开始时的中圈争球方式,所不同的是每队只允许选出一名队员争球,而英式橄榄球是全队队员参与争抢球。

在选择投射目标时,史密斯博士借鉴了长柄曲棍球运动的目标方式(球门),但将垂直于地面的目标改为平行于地面的目标,使运动员能将球呈抛物线投射,同时限制了投射的力量,避免粗野动作的发生。

在确定投射目标时,他还回忆起儿时在家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贝利尔与小伙伴们玩过一种称为“石头上的鸭子”的游戏。

在高出地面的岩石上,放上一块两个拳头大小的石块作为“鸭子”。

小伙伴们站在相距20英尺(6米左右)的地方,拿同样大小的石块依次投向“鸭子”。

开始时打落的次数很少,后来由于将石块呈抛物线掷过去,“鸭子”被打落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奈史密斯博士认为:只有把目标置于队员头上的水平位置而不是在地面上,只有将球呈抛物线状投射出去,才可能使球进入与地面平行的目标。

2.2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儿时“石头上的鸭子”游戏的启示,在综合美式橄榄球、长柄曲棍球、英式橄榄球及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方法与原则的基础上而发明的。

“石头上的鸭子”这一游戏对篮球运动的发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时从当地青年摘桃扔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中得到启发,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便是球运动的形。

”以及“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从而发明篮球运动”等这些观点缺乏依据。

他们对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及发明过程的解释过于简单化,似乎篮球运动的起源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根据本人200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自对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考察发现,当地并有桃树,多为枫树,故“摘桃扔人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这些观点与奈史密斯博士自己撰写的著作《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中阐述的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发明过程相矛盾,这种观点无法解释篮球运动的核心问题一一篮球运动伊始确立的“准确性”原则,它至今仍是该项目的核心所在。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

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

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

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篮球运动已进把一个高度职业化、商业化时代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篮球运动已不再是一次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已上升为一项高度商业化、职业化的体育产业。

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商业价值及市场开发的前提.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至今几十年,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喜欢此运动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和篮球相关的产业也相继产生。

在我国较发达城市就明显将篮球相关产业列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来源。

3.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3.1强调智谋,即要求运动员/教练员有谋略,用智慧去拼搏。

篮球运动是一项科学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过程充满着哲理,充满着矛盾的相互转化。

因此认识与解决矛盾就要靠知识,靠智慧,有谋略,有方法,善预测和应变。

21世纪世界优秀运动员张伯伦、约翰逊、乔丹等之所以能在不同时期将自己的技艺在激烈复杂的球场上表现得出神入化。

除了技术和身体因素外,还在于他们有文化、有智慧、有个人作战的谋略。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

可以说,21世纪的篮球比赛,两强相遇智勇结合者胜,这里智是基础,勇是手段,有谋有略、智勇双全才能化险为夷,克敌制胜。

3.2强调高度,即普遍重视运动员自然高度和提高制空能力。

无高不篮球,21世纪的篮球竞技舞台将继续上演巨人游戏,国内外强队普遍重视球队平均身高的增长。

世界男子强队平均身高稳定在2.05m左右"中锋队员保持在2.10~2.15m超高度的中锋队员达2.20~2.30m全队2.00m以上的队员通常保持6~8人;女子队平均身高稳定在1. 85m左右,中锋队员保持在1.90~2.00m,全队1.85m上的队员通常保持4~6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