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考核论文姓名:高宝祺学号:10014030117 班级:环境10-1班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环境工程成绩:茶多酚的应用功能与前景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茶多酚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和其它保健治疗功效等效果。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

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

茶多酚是21 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

如果将这些都利用起来,开发茶多酚将有足够的资源保证。

深入开展茶多酚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开发出能够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和保健用的药品、材料、食品、化妆品,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其还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走向国际市场。

关键词:茶、茶多酚、功能、保健、前景、正文:一:茶多酚的简介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又称茶鞣,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二:化学性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三: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1 抗癌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

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2、防治心血管疾病①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②降血压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③降血糖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④防治脑中风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3、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①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间接实现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抗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

间接实现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体、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

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著疗效。

③舒缓肠胃紧张、止泻和利尿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以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抑制和杀灭引起腹泻的各种有害病原菌,并舒缓肠胃的紧张状态,以达到消炎止泻的效果。

茶多酚中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够刺激肾血管舒张,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从而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使尿液中的乳酸获得排除。

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是一种疲劳物质,乳酸排出体外能使疲劳的肌体获得恢复。

④促进Vc的吸收,防治坏血病茶多酚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坏血症。

4、其它保健治疗功效①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皮肤线立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抗衰老效应。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②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对生物碱中毒有较好的抗解作用。

③防辐射损伤,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

茶多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持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由于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的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重的抑制作用;有效地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肌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④防龋固齿和清除口臭的作用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这样病菌就不能在牙上着床,有效的中断了使龋齿形成的过程。

残留于齿缝中的蛋白质食物成为腐败细菌增殖的基质,茶多酚可以杀死此类细菌。

⑤助消化作用茶多酚可以增强消化道的蠕动,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上,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⑥有助于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同时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四:茶多酚的主要用途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时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

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

其主要用途如下:1.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

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还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饮料中的VA、VC等多种维生素的降解破坏,从而保证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

3.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4.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5.食用油贮藏食用油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腐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五:茶多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茶多酚虽然有很多保健功效,但是很多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诸如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虽有共识,然而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不同天然抗氧化剂之间是否存在互作,这种互作是协同增效还是拮抗消弱,作用机理以及对其客观评价体系该如何建立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茶多酚在医疗疾病方面作用相当突出,但是由于技术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现在尚未能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和保健品,取代其它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同时茶多酚中分离提纯技术还不够完善,多酚类物质中其它成分开发利用不多,这些成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所以说茶多酚的开发利用前景比较大。

六:茶多酚的前景由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抗衰老、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血脂、抗菌、防龋齿、抗紫外线辐射、除去食品中异味等作用,在油脂、食品、医药、日化、化妆、保健等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0 年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曾说:茶多酚是21 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茶叶资源十分丰富。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末、修剪叶、甚至滞销的粗老茶,目前几乎全作废料弃去。

如果将这些都利用起来,开发茶多酚将有足够的资源保证。

深入开展茶多酚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开发出能够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和保健用的药品、材料、食品、化妆品,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其还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1]食品添加剂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李祥主编,2011年1月[2] 陈宗樊.茶多酚类化合物抗癌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J].茶叶科学,2003,23(2):83-93.[3] 朱桂勤,李建科.茶多酚的功能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1):33-35.[4] 王琼.绿茶[J].饮食科学,2003(7):10-11.[5] 郑明珠,迟玉杰.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6):108-111.[6] 方元超,尹宁,梅丛笑.茶多酚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9,4:35-39.[7] 王利,翟金兰,杨婷,等.茶多酚的应用及提取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154-156.[8] 贡长生. 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1999,19(3):14-15.[9] 范文教,贾洪锋,孙俊秀,等.茶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21[10]吴琼洁,蔡碧琼.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武夷科学,2005,21:145~14[11]廖明宏.茶多酚的降血脂作用综述[J].茶叶通讯,2005,32(2):33~35.[12]田丽丽,刘仲华,李勤.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茶业,15~18.[13]曹优明,郑仕远.茶多酚的制备新方法[J].牙膏工业,2004,4:36~38.[14]周友亚.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17(3):79~81..[15]茶多酚的开发应用.[J].中国保健食品,2002(6):13~14.[16] 孙萍,杨小荣,张鹏俊.茶多酚拮抗冈田酸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日志,2010,8(7):830-831[17] 李晓莉,蒋春华.茶多酚对移居高原人群视听觉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11):1473-1476.[18]王春风.茶多酚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现状[J].2008,24(5):591~593.[19]吴琼洁,蔡碧琼.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武夷科学,2005,21:145~149.[20]赵保路.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J].科学通报,2002,47(16):1206~120 [[21] MUTO S, FUJITA K, YAMAZAKI Y, et al. Inhibition by green teacatechins ofme tabolic activation of procarcinogens by humancytochrome P450[J]. Mutat. Res.,2001,479:197-206.[22] FENG Q, TORII Y, UCHIDA K, et al. Black tea polyphenols,theaflavins, prevent cellular DNA damage by inhibiting oxidativestress and suppressing cytochrome P450 1A1 in cell cultures[J]. J.Agric. Food Chem.,2002,50:213-220.[23] Dana L Anger, Maria-Alexandra Petre, Denis J. Crankshaw.Heteroactiv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1A1 by teas and teapolyphenols[J].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5,145:926-93[24]/b1058259/d7*******.htm.[25]/question/65108073.html?si=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