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观课评课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观课评课反思

课题: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研究主题:自主预习顺学而导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一篇情感跌宕起伏、激发民族自尊心的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以大喜大悲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言语表现为手段,追求文本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欣赏它辉煌的过去,体验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又通过悲剧的结局,激起学生的痛心与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对优美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整体感知课文,操作鼠标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利用网络的评价功能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直观展示。

3、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交互学习。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

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

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4、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相互浏览各自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的电子板报,实现资源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本课教学,教师设计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浩劫等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利用课件,对比今昔圆明园,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owerPoint课件;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教学过程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精美布局举世闻名宏伟建筑化为灰烬不可估量珍贵文物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课堂作业设计: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观课、议课教学片段(1)如下:师:曾经的圆明园金玉其外、内涵其中,所以(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想想: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不可估量)生1:无法估计,不能用数字或金钱衡量。

生2:说明其价值的巨大。

生3:还说明圆明园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师: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走进文本,去看看昔日的圆明园是何等的风光!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8页,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画一画,圆明园里有什么?生:(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边读课文边画词语)师: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绘声绘色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圆明园里有什么?生1: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2: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3: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4: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5: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传说和诗、画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生6: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生7:园中还有仿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景观。

师:大家说得很全,但美中不足的是说得顺序有些凌乱,课文是通过那几个词把这些景观有层次的介绍给大家的呢?打开书,画一画。

生:(对老师的说法很认可,翻书圈画连接景观的关联词)师: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词?(随机板书)生: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评析:这是牵动全文的发力点和切入口。

此部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及文本内容的独具匠心。

)师:用上这几个关联词语自己练习有顺序的说说圆明园里有什么?生:(面露喜色,顺理成章的将园中景致逐一有顺序的表达出来)师: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做圆明园40景,书中只是简单的向我们呈现出几处,老师挑选了三处景点请大家欣赏,有兴趣一睹为快吗?好,猜猜,这是哪出的景观?(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武陵春色)师:圆明园真是太美了!你想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段话呢?生1:自豪的心情生2:自信满满的心情来读师: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吧!师:(读的不好的地方适时引导: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宝贝的时候,一定会如数家珍般,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语速自然会放慢,平稳一些。

同时,脑海里想象画面,那么灵感就会来了,老师试着读一读,读的好的地方,你可以借鉴)。

生:(配乐范读、生练习读、请生读、请生读。

)师:这么优美的文字,圆明园这么美丽的倩影,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好吗?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记一记。

生:(兴致勃勃)自由背诵。

师:根据内容的提示谁来背背?生:(一生背、全班一起背诵。

)师:常听人们说,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今天我要自豪的说,在世界的东方,有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圆明园的建筑之美和世界其他建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适时板书) (评析: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学生思考之后,再播放相关图片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丽的画面使学生从想象到现实真切感受到圆明园之美。

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增强他们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水到渠成的熟读成诵,积累了优美的文字艺术。

)教学片段(2)如下:师:除此之外,圆明园里还有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内容)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圆明园里还有什么?生1:里面有上自先秦,下至元明清的各种古董、书画作品。

生2:还有青铜礼器等一些乐器。

师:圆明园里有2400多年的文物积累,那里面的青铜礼器、奇珍异宝、古玩字画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吗?生1:不胜枚举生2:五花八门生3:琳琅满目……师: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适时板书)师: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圆明园的结构特点。

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师:这一小节中,有一个词准确的勾勒出圆明园结构的精妙,哪个词?生:众星拱月师:(板书一角)我们齐读这个词,到书中找找谁是星?谁是月?生:三个大园是月,其他的小园是星。

师:看大屏幕,这是圆明园的结构示意图,从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呈倒置的品字形,占地面积350公顷,相当于8、5个紫禁城。

里面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所以说,(投影出示)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毁灭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师:此时此刻,老师非常愤怒!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贝居然被英法联军肆意的践踏毁灭掉了。

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资料)师:同学们,强盗如果进入你家任意的搬东西,还防火烧房子,之后又理直气壮地扬长而去,你会是什么心情?圆明园不就是我们的家吗?外国人都欺负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能坐以待毙吗?生1:我想说,英法联军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太狠毒了。

生2: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没能看到圆明园当年的风采,太遗憾了。

生3:我也很气愤当时的政府和士兵,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要是我,一定会冲上去,和他们拼命的。

生4:我也有同感,就算打不过他们,也肯定不能跑。

生5: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我的心里好像被插了几刀,很难过。

……师:是啊!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理烙下深深的仇恨;火,燃烧的是皇帝的逍遥宫,却唤醒了千千万万混混噩噩的梦中人;火,让一个拥有千万双手的民族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望着万园之园化为灰烬!师: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把你心中的那团熊熊燃烧的怒火通过朗读宣泄出来好吗?生:(个个怒发冲冠的样子,声音中充满仇恨,齐声朗读课文,在末尾处燃烧成灰烬那一刻,情绪似乎低落下来,声音的变化,情感的交替,朗读中得以体现。

) 师:同学们:历史是一面明镜,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把我们鞭挞的遍体鳞伤的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同时历史也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警醒: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才会安居乐业!让我们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在一首《中国心》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节课)。

(评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课文要传达出的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愤怒。

然后及时展现文字资料,学生从资料中看到的是皇帝仓皇出逃,士兵夹道跪迎,军阀趁火打劫……激发内心的独特感受。

) 【反思】“毁灭”可谓牵动全文的线索,我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力点即“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主旨,并通过教学的展开很好地了体现自己对于文本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