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虫病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包虫病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多聚L型丙交酯阿endazole,PLA—Alb)
除口饲脂质体外,1995
年,Rodriguesn∞等,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多聚I。型丙 交酯接合阿苯达唑制成注射型针剂1—4mg/kg・w 注人泡球蚴病小鼠静脉内。当每只总剂量达到 6mg/kg时,囊组织病理变化等同于口服阿苯达唑 组1500mg/kg(125mg/kg・d)囊破坏程度。这一结 果是相当惊人的。同时也说明,通过改变给药方式 也能达到控制药物有效分布以促疗效。该种方法与
1.1.3
药,苯丙咪唑类药物的衍生物一奥芬达唑经动物实 验发现其有显著的抗包虫作用。1998年,Blan— ton口∞等用该药治疗了9只山羊和4只绵羊继发性 细粒棘球病。给药30mg/kg,1周2次,连续4周。 通过对原头节生存率进行检查,证实97%的包虫囊 中无原头节或原头节全部死亡;53%的包虫囊严重 受损塌陷。组织学检查生发层和角皮层严重损害甚 至崩解,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1999年,邱加闽。” 用奥芬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实验用 150mg/kg・d与75mg/kg・d两种剂量分别皮下注 射lO只模型小鼠。投药28d,自第14d始间歇停药
1.1.2
脂质体研究的实际用途是殊途同归的。 1.1.4聚乙烯乙二醇甲苯咪唑(Polyethylene
col Mebendazole,PEG—MBZ) Gly—
沿袭药物载体思
维,2000年,薛弘燮等。73利用高分子物质聚乙烯乙 二醇包裹甲苯咪唑,制成甲苯咪唑微丸。经体外实 验显示,lOd内体外培养的棘球蚴原头节全部被杀 死。在动物实验中,以100 mg/kg的剂量治疗小鼠 (昆明种)继发性细粒棘球蚴20d,抑囊率为 93.62%,塌囊率为95.09%。组织病理切片,微丸 组囊组织角皮层变性,生发层细胞结构破坏的数目 及程度较片剂组和粉剂组要高。2002年,肖淑华“83 等用30%的豆油乳化阿苯达唑(Abz
1.1.1
化疗的研究自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类药物问世 以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代表药物为:甲苯咪
唑(mebendazole,MBZ)和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wHo组织协同 多学科应用以上药物对包虫病进行了两阶段的疗效 观察,其结果得到肯定“{3。临床使用二十年及动物 体和体外培养实验均证实对包虫病有效。尤其阿苯 达唑较甲苯咪唑肠道吸收好,所以近几年来应用也 更为广泛。现已取代甲苯咪唑成为WHO推荐抗 包虫病药物。但该药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其毒副 作用有头晕、恶心、白细胞减少等。动物实验显示有 致畸胎性,不宜用于孕妇治疗化疗。病人服药期间, 需查肝、肾和骨髓功能。而且,阿苯达唑仍存在肠道 吸收差,肝脏浓度低等缺陷。疗效也很不稳定,存在 个体差异性印3。治疗一年后随访,仅有30%的患者 被治愈,30%~50%的患者有所改善。3。甚至有的 学者指出:对于泡球蚴病的大多数病例,阿苯达唑的 效用主在抑虫(parasitistatic)而非杀虫(parasiticid-
Chinese
J ournal of Zoonoses
个月后,Alb—L和Alb对囊泡的抑制率,即抑囊率分 别为87%和68%n约。明显前者的效用要高。1997 年,Wangn33等通过尝试使用自制的阿苯达唑免疫 脂质体50mg/kg・d治疗小鼠泡球蚴病,并立相同 剂量的Alb-L和Alb组作为阳性对照,用药20d 后,计算出三者的抑囊率分别为79.8%、42.8%及 15.5%。可见,作为靶相作用更为准确的免疫脂质 体,其用药效果也最为理想。由于药物的泄漏和磷 脂的氧化导致脂质体的不稳定,脂质前体的应用旋 即出现n”。Emilia Dvoro乏fidkovdn43等在2004年 通过选取几种赋有代表性的细胞因子比较了ABZ 与lip.ABZ治疗继发性泡球蚴病后小鼠Thl及 Th2类免疫应答的变化及转归情况,试图从免疫学 方面说明脂质体阿苯达唑优于普通阿苯达唑的药效 机制。实验测定了小鼠血清中IFN一7在lip.ABZ 用药治疗期间有一个短暂地非常明显的增高而 ABZ仅为适量的提升。两种药物对感染泡球蚴小 鼠的血清II。一5的含量均有下调作用,但lip.ABZ作 用更为显著(用药后2~8周)。就非特异性免疫而 言,实验人员测定了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中超氧负离 子(of)的含量变化:感染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而 经药物治疗后,抑制解除。同时还观测到lip.ABZ 较之ABZ能够更长时间的刺激0f含量的提升。 最后,实验结论是lip.ABZ除了能够在药动学和生 物要效率方面,另外还可以通过显著的提升Thl类 免疫应答及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提升抑虫效能。
述如下。
1 1.1
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及大豆油载体等等。 脂质体型苯丙咪唑类药物由脂质体包裹苯丙咪
唑制成。而脂质体是由双分子磷脂组成的一种人连
生物膜或者称之为类脂小球。作为类似微型胶囊的 药物载体,它能够将药物封闭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 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内。其分布和吸收主要通过靶 细胞的内吞和融合作用来完成。包裹在脂质体内药 物的释放,有的通过内吞作用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 的吞噬细胞所吞噬,有的是融合作用,即脂质体的材 料膜与细胞膜构成物相似而融进细胞内。由于肝、 脾脏器富有网状内皮系统,所以血循环中的脂质体 大部分运送至此处,小量被肺、骨髓及肾摄取。3,这
*甘肃省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开放基金资助项
目(GS03一KLKF006号) 通讯作者:景涛,Email:jtao@lzu.edu.cn
activity)邙1。据此,如何找到其它更为理想抑或 脂质体(1iposome)型苯丙咪唑类药物,如甲苯
有效的药物已是迫在眉睫了。 咪唑脂质体(membendazole liposome,Meb—L)及阿 苯达唑脂质体(albendazole liposome,Alb-L)。此 种模式还包括研发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新剂型、衍生 物及脂溶性载合形式,如静脉给药针剂、脂质前体、
万方数据
2009。25(5)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479
7d。结果显示:移植的包虫囊全部死亡。囊角皮层 和生发层正常结构消失,原头节崩解消散,囊腔内无 液体而充满干酪样坏死物,药物抑囊率和治愈率都 达到100%。而阳性对照组阿苯达唑的药物抑囊率 和治愈率仅为78.6%和12.5%。继之,2003年,李 娟佑。21等将OFZ片剂研磨成粉,与1%西黄芪胶混 合,配制成1%OFZ悬液灌服Em模型50d昆明种 小鼠,150mg/kg・d,疗程60d,并于末次给药后24d 和30d分别解剖。结果奥芬达唑治愈率57.14%及 85.71%。组织切片显示包虫囊生发层中、重度变 性、坏死、崩解,角质层中等量钙化,育囊变性、坏死、 钙化。对照药阿苯达唑(剂量、疗程及解剖时间同 上),治愈率均为零,切片显示虫囊内可见少许育囊 变性、坏死及钙化,但亦有囊泡角质层、生发层完整, 生发层细胞增生者。奥芬达唑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试验结果,对SD雌性大鼠的半数抑制率(LD。。)为 9687.2mg/kg,阿苯达唑的半数抑制率为2950mg/ kg。结果表明,奥芬达唑对小鼠实验性泡球蚴病有 较好治疗效果,疗效与毒性均优于阿苯达唑。 2非苯丙咪唑类药物 苯丙咪唑类药物的研究无论在实验室或临床都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考虑到药物长期使用后 易发生耐药性(如疟原虫对氯喹),或者可能存在更 为理想的抗包虫药物,因此,非苯丙咪唑类药物的研 究并没有为此而停步。
作者单位: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兰州
730030;Email:yxyyl@xbmu.edu.cnI
2.甘肃中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Email:storeman@sina.corn‘
3.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
万方数据
478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5)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477
文章编号:1002—2694(2009)05—0477—06
包虫病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殷袢隆1,聂
中图分类号:R532.32文献标识码:A
蕾2,景
涛3
自从1786、1863年Batsch和Leuckart分别发 现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以来,一种在寄生 虫学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疾病 “包虫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全球性的公共 卫生问题n。33。与此同时,针对包虫病的治疗也日趋 深入。一般认为,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药物化疗作为 重要的辅助手段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近几 年,中西药就该病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迅速,无论实验 室体内外动物试验抑或临床使用都显现出乐观的前 景。据此,现将这方面的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并做综
1.2奥芬达唑(Oxfendazole,OFZ) 作为一种新
脂质前体阿苯达唑(Ple-liposome-alben— 2003年,张金辉n∞等用脂质前
deliver system
dazole,P—I。一ABz)
体阿苯达唑及大分子物质Maerosol
载体阿苯达唑(Macrosol—abendazole,M—ABZ)治 疗长爪沙鼠继发性泡球蚴病(模型期6周)。给药 量:50mg/kg・d,一周3次,隔天灌胃,连续6周后, 剖杀尸检分别得湿囊重量(g):2.31±1.23、3.97士 1.77,抑囊率分别为73.8%、55.7%。组织病理变 化:角质层变薄,炎性细胞浸润,囊壁被大量结缔组 织包绕。以上改变P组较M组明显。
with 30%soybean emulsified
oil,AbzE-30)治疗Eg模型(3
个月)昆明种小鼠,并于投药后4h检测囊药及血药 浓度,分别为:19.8±2.4肛g/g、32.9±8.299/ml。 相比阿苯达唑6.6±2.4弘g/g、13.1±4.399/ml高 出许多。囊重统计,AbzE一30组1468士462mg、ABZ 组1977±115mg,对照组2895土1831mg。且阿苯 达唑的主要代谢产物一阿苯达唑亚砜(Albendazole sulfoxide,Alb—SO)的血、囊药含量,前者也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