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间布置设计说明书6

车间布置设计说明书6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油脂方向)设计题目:预处理车间(5700×10×10000)布置设计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老师:2016年 12 月 25 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2)一、车间布置设计依据 (4)1.工艺流程图(A4)………………………………………………………2.总平面布置图(A4)………………………………………………………二、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4)三、车间布置设计说明 (10)四、非工艺项目要求 (14)五、参考文献 (19)设备布置图(A3)13级《食品(油脂)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100T/D萝卜籽制油车间布置图2.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油脂工厂设计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绘图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专业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巩固《食品工厂设计》设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3.任务:冷榨车间布置图(开间*开间数*跨度)(自己确定,不能与其他同学课题重复)4.时间安排:(1周)绘制草图5天绘图、打印,上交设计文件(电子文档及打印稿)2天5.设计内容:(1)车间布置说明(2)车间布置图6.设计工作要求:(1)按时间安排顺序完成各环节设计内容;(2)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3)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课程设计;(4)严格遵守CAD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5)设计说明书按规范要求完成(参考毕业设计说明书)。

7. 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得相应学分。

8. 参考文献:(1)油脂工厂设计原理(2)化工工艺设计概论(3)轻化工设计概论(4)食品工厂设计概论(5)化工制图(6)化工工艺设计手册(7)化工原理(8)油料加工工艺学一、车间布置设计依据厂房布置设计是在扩初设计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才进行的,换言之,只有具备了基本条件和基本依据后才能着手进行厂房布置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条件1. 要有厂区总平面图,己明确规定了本车间在总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

2. 已掌握本车间与其他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和生活设施的相互关系。

3. 本厂房与厂外道路、铁路、码头、输电、运输和消防等的关系。

4. 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有关物料的物化数据、原料和产品的贮存、运输方式和要求,合理划分工段、生产和生活等辅助设施,以便通盘考虑。

5. 要了解厂房内各种设备和设施的特点和要求,要顾及以后安装、拆卸、维修、操作位置、巡回路线和地段。

6. 熟悉有关防火、防雪、防爆、防毒和卫生等标准,以便确定车间厂房的有关等级。

7. 要了解土建、设备、仪表、电气、给排水、通风采暖等专业和机修、安装、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二)、设计的基本依据为了搞好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必须具备下述技术资料。

1. 厂区的总图布置;2.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设计资料;3. 车间设备一览表;4. 物料贮存运输等要求;5. 有关试验、配电、仪表控制等其他专业和办公等生活行政方面的要求;6. 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7. 车间定员一览表。

二、车间布置设计原则车间布置设计是工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工艺流程图(初)设计、化工计算及设备选型和计算完成后工艺设计中的又一重大内容。

一个合理的车间布置设计,不仅,可在建设投资、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对今后的正常生产、安全运行、车间管理、设备维修、能量利用、物料输送、人流往来等许多方面有极大的影响。

从车间布置设计开始,设计进入各专业伺的共同协作阶段。

工艺专业在此阶段除集中主要精力考虑工艺设计本身的问题外,还需要了解和考虑总图、土建、设备、仪表、电气、供排水、暖通等专业及机械、安装、操作等各方面的要求;上述非工艺专业也同时相应地提出各自对车间布置的要求。

因此,车间布置是以工艺生产为前提,各专业全面考虑,共同协作,对车间各工段、各设施在车间场地范围内的生产厂房、生产附房、生活‘附房和全部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合理排列、设计的结果,它最后以图纸的形式由上。

1.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各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合,浑成一体。

其次,必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包括设备维修的要求。

即要符合流程、满足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利于设备安装和维修。

第三,生产要安全。

即要全面妥善地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

第四,要考虑将来扩建及增建的余地,为今后生产发展、品种改革、技术改造提供方便。

但这些一定要最有效地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设备装置能露天布置的尽量露天布置,建筑物.能合并的应尽量合并)。

2.工艺设备布置的原则在进行工艺设备布置时应注意:第一,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即要做到流程通畅,生产连续正常。

第二,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

即要考虑设备的安装、检修和拆卸的可能性及方式方法。

第三,符合安全要求。

即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产正常运转。

一个优良的工艺设备布置设计应做到合理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操作方便,利于维修,节约投资。

3.生产辅助设施的布置在厂房布置时,除了考虑各个生产工段外,对生产辅助用房(如配电室、机修室、车间化验室等)和生活用办公房(如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等)都要合理安排,相互协调。

3.1.生产辅助用房车间化验室一般要设在生产厂房内,但对于防爆车间,需单独就近设置。

机修室、通风室既可设在厂房内,也可以同生活办公用房一起安排。

对于配电室一般就近单独设置。

3.2.生活办公用房生活办公用房的建筑结构与生产厂房不同,要求不严,较为简单,因此,在建筑结构悬殊很大时可采用单独式、毗连式或插入式。

一般以毗连式较为普通,以便节约投资。

对于有些小型车间可以不单独考虑,同厂部生活办公用房一并考虑。

4.厂房布置设计时须注意的问题为了使厂房布置设计达到最为合理的布局,必须认真注意下述问题。

(1). 要遵照生产工艺流程自然顺序的原则,做到前后、上下和左右协调,确保工艺流程无论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来看,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都最短,投资最低。

(2). 对于重型设备或易震动的设备,如压缩机、大型通风机和离心机等要尽量布置在厂房的地面层,设备基础的重量应等于机组毛重的三倍,以减少厂房的荷重和震动。

当必须布置在二、三层时,应安置在梁的上侧。

(3). 设备穿过楼必须避开主梁。

(4). 操作台尽量统一安排。

避免平台支柱零乱众多,以减少厂房内构筑物占用面积。

(5). 厂房进出口、通行过道、楼梯位置要安排恰当。

主运设备的大门宽度要比通过设备的宽度宽0.2m以上,要比满载的运输设备宽度宽0.6-1.0m。

(6). 在布置设备时要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操作人员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和安全距离,要安排必须的生活用房,给操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7). 布置设备要尽量利用工艺特点让物料自动压送,避免中间产品和成品发生交叉往返现象。

所以,一般将计量设备布置在最高层,主要设备如反应器等布置在中间层,而贮槽设备布置在最低层。

(8). 在操作中要经常联系的设备应尽址靠近布置,便于操作联系。

(9). 在设备周围要留出堆放一定数量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空地。

必要时作为检修场地。

如有经常需要更换的设备,应考虑设备搬运要具有的最小宽度,同时还应留有车间近期发展的位置。

(10). 布置设备要保证管理方便和安全。

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即离、设备间的间距、运送设备的通道和人行道的宽度都有一定规范,设计时要遵守执行。

表5-1是建议采用的安全距离。

(11). 设备布置要尽量对称,相近或相似设备应集中布置,并有相互调换使用的方便性和可能性。

(12). 要尽量安排良好的采光条件。

设备布置时尽量让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高大设备尽量避免靠窗设置,以免影响采光。

(13). 根据生产中毒物、易燃易爆气体的逸出量及其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和爆炸极限确定厂房每小时通风量、必要的自然对流和机械通风的措施。

厂房的防热亦须考虑,一般在房顶上设置中央通风口。

(14). 有毒气逸出的设备,即使有排风设备,也要布置在下风向的位置。

对有剧毒的岗位,要设置隔离室单独排风。

对于处理大量可燃性物料的岗位,特别在二、三层时,要设置消防设备和紧急疏散等安全措施。

(15). 对于防爆车间,尽祖采用单层厂房,避免车间内有死角,防止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积累。

建筑物的泄压面积一般为0.05m2/m3;要加强车间通风,保证易燃、易爆物质及时排走。

要有防止引起静电现象和着火的措施。

(16). 对于处理腐蚀介质的设备,除设备本身的基础须加防护外,对附近的墙、柱等建筑物也要采取防护措施或加大设备与墙、柱间的距离。

(17). 电气控制等设备要尽量布置在用电设备附近,使导线用量最短,线损最低。

(18). 设备管口方位的布置要结合配管,力求设备间的管路走向合理,距离最短,无管路相互交又现象。

5.设备布置基本上确定了厂房的平面和空间的基本格局。

因此,要特别重视设备的布置。

为此,对工厂中一些常用设备的布置原则介绍如下。

5.1. 运转设备的布置(1)泵的布置泵的布置一般尽量集中布置,沿通道或靠墙成排布置,可一单排或双排布置,但要注意操作和检修的方便。

大型泵通常编组布置在室内,便于生产和检修,但要限制其噪音。

当输送的液体在室外可能发生冰冻的也必须布置在室内。

泵一般尽量布置在抽吸设备的附近。

但要为与泵配套的流量计或控制仪表设备留出足够的空间。

泵与泵和泵与墙面的距离视泵的大小而定,一般不宜小于1.0 m。

泵与壁面的距离至少为1.2m,大泵之间的距离为 1.5- 2m。

并要留有 2-2.5m的工作通道。

双排泵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m。

当布置相同的多台泵时,最好将泵背靠背成双排布置,将管路接至公用管廊,可以沿着泵的一端进行配管,这样可以避免管路跨过泵和电动机,还可以把阀门,管件就地安装的仪表成组布置,使管路配置整齐美观。

泵的布置还要考虑地面和排净。

泵应安装在高出地平面至少 150 mm的平台上。

泵和电机部分最好不要突出平台外。

多台泵布置可以一起放在一个平台,并有 1 : 120的坡度,引出泄漏液体等物。

泵底座的排净物应位于泵处,不要位于电机处,并将其引至排水沟接至工厂的排放系统。

对于大型泵还要考虑安装和检修用吊点和起吊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