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件抗滑桩施工方案

首件抗滑桩施工方案

抗滑桩(首件)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渝广高速公路三标段路基施工图2、桥涵施工规范3、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招标合同文件中的技术规范及业主补充技术规范。

2、工程概况抗滑桩适用于无法设置挡土墙的路肩、路堤路段、无放坡条件的路堑路段以及其他一些特殊设计路段,本标段共设置8处,桩体按桩身长度设计了不同尺寸,分别为1.6m×2.0m、1.8m×2.4m、2.0m×2.5m、2.0m×3.0m、2.0m×3.6m。

为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强化质量检查程序,规范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行为,从施工源头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章、有序、有效地实施,履行合同质量目标,最终向业主交付合格的工程,根据工程开展程序,所有分项工程在开始施工均应设置首件工程。

本段抗滑桩施工首件工程选择为K41+681~K41+745左侧其中第5、6、7号桩。

3、主要工程量4、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4.1、劳动力配置计划本项目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突出专业化施工。

在开工前七日内,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全部到位,施工作业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

根据工程量和整体工期要求,结合工序操作需要,安排足够施工人员,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以3根桩基为单位,具体人员安排见下表表4.1:施工人员计划安排表4.14.2、施工机械砼拌和采用预制场或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罐运输拉运。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5、施工部署及流程5.1、施工中稳定滑坡的措施1)清顺滑体坡面,铲除陡坡、陡坎、壁,填塞裂缝。

如有可能可根据设计需要先在滑体范围内处分别浆砌圈形截水沟减少地表水下渗。

2)在抗滑桩施工范围,应大致整平地面,靠山一侧刷出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另一侧如系弃碴或松散滑体,即应填平夯实,避免对桩产生侧压。

3)桩孔开挖采用跳跃式间隔开挖。

5.2、施工流程按设计要求在抗滑桩之间设置挡土板,两者连接成整体,共同支撑上部边坡的山体,施工流程见下页图。

6、施工方法抗滑桩施工应安排按合理,工序紧凑,采用短、平、快的方式,集中力量突击,成孔一根或一批就及时浇筑桩基混凝土,防止各工序间隔拖延时间太长,对滑坡治理不利。

6.1、施工准备1)修筑便道接通水、电路、整平桩位附近地面,基本达到三通一平。

完成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检修和检验工作,做好一切准备,满足开工条件。

2)现场核对设计图纸,按设计图纸测定桩位,进行施工放样。

放样时要根据工地具体情况和施工可能发生的误差每边较设计尺寸略大一些。

3)挖孔前,先将路堑边坡挖至设计桩顶处(严禁超挖),以形成挖桩孔的工作面。

4)在井口上竖井架或摇头扒杆出碴、进料、起吊高度应高出井口抗滑桩施工的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平场地截排水安扒杆井架及卷扬机及通风设备清、刷坡施工准备钢筋制作与井下安装钢筋笼配料拌和灌注桩身砼制取试件成桩挡板施工3m以上。

备置起吊用萝筐或特制的活底箱、桶及0.5t卷杨机必须设置卡紧装置,要设置供起吊人员装卸料用的脚踏板和井口开关门。

5)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打密实。

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6)在桩口周围设围护栏,防止人员及物体掉入桩孔内。

6.2、测量放线按设计坐标采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桩孔线或四边角点进行放样,考虑施工误差,每边可较设计放大0.05m。

用全站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

同时对滑坡体建立监控体系,定期观测,及时提供监控报告和发出报警通知。

场地整理及土方开挖时应保护好水准点。

6.3、锁口、护壁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每根桩口部均施作锁口,锁口设计为C20钢筋混凝土,锁口浇注完毕后开始桩身开挖,处于土层及破碎岩层中的桩身开挖面须施作护壁,护壁材料采用C20快硬性钢筋混凝土,即在42.5级硅酸盐水泥中掺4%的石膏,3%的氯化钙、坍落度控制在2~3厘米,混凝土护壁浇注24小时后,即可撤模,继续施工。

锁口、护壁均以1米为一节,上下两节带弯钩的纵向钢筋要求搭接绑扎,在土质松软或土体有明显挤出现象时,应适当加密纵向钢筋。

为确保桩截面尺寸及中心位置的正确,要即时检查护壁净空尺寸,其允许偏差值为±5厘米。

桩身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护壁,采用组合钢模板及型钢支撑,人工支立模板,使用泵送或串桶垂直运送混凝土,就地灌注护壁混凝土。

每掘进1.0米时必须护壁,护壁定型组合钢模装好,然后根据桩孔中心点校正模板,保证护壁厚度、桩孔尺寸和垂直度。

按设计图纸配护壁钢筋,然后浇注护壁砼,上下护壁间应搭接10cm,且用钢筋插实以保证护壁砼的密实度,四边应同时均匀浇筑,以保证中心点位置的正确。

当砼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为24小时)后拆模,拆模后进行校正,对不合格部分进行修正,直至合格。

6.4、架设垂直运输架锁口壁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竖立吊架(三脚架或摇头扒杆等),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出渣和进料用,起吊高度超出了井口3m以上,需于井口设一转向滑轮来改变拉力方向,以免拉倒吊架。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葫芦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

6.5桩身开挖抗滑桩桩身开挖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执行,不得扰动地表覆盖物、不得破坏基岩岩体结构和完整性,确保附近重要构筑物的安全抗滑桩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完成,根据本段选择首件的桩位,首先开挖5、7号桩,最后再开挖6号桩。

岩石段采用小药量爆破开挖。

井内采用人工出渣,使用自制扒杆或井架做提升设备,将土斗吊至井口,再横移至运渣车上方,打开底板将渣土卸入车中运出。

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井孔开挖循环作业第二节护壁施工绘制地质剖面图反馈意见到设计动态设计滑动面判定中弱风化基岩位置确定锚固长度确定终孔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流程图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当桩孔深大于10m时,要向井下通风,采用在井口设一台5.5~11KW 轴流式通风机,通过胶管向井下送风,加强空气对流。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

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

地下水位较高时,要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采用短把的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遇到比较硬的岩层时可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用人工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做混凝土护壁一次,当桩孔深度超过10米时,用鼓风机和输风管向桩孔中送入新鲜空气,提土桶上下保证通讯联系通畅。

镐配合施工。

开挖时如需爆破,以小型和松动爆破为主,防止损坏护壁。

炮眼深度1m时,最大装药量300~400(g),距井壁最小距离1m;井孔截面2×4(m2),炮眼数量3~4(个),一次装药量1200(g)。

6.6、出渣井内采用人工出渣,使用扒杆或井架做提升设备,为便于出碴,采用独脚扒杆进行提升,并安设二台3T卷扬机作为垂直提升和水平牵引动力设备,井内采用人工装碴,将土斗吊至井口,再横移至运渣车上方,打开底板将渣土卸入车中运出场外。

6.7、地质情况检查和修改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结构与设计图纸有出入的地段,及时反馈到设计部门,对护壁支护参数和桩身配筋进行验算和调整以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地面标高、滑动面标高、岩土界面标高、桩底标高、桩顶标高及桩身柱状地质剖面,并纳入竣工资料。

6.8、井壁塌方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因土层较弱、松散、地下水作用,或因放炮作用引起塌方面积较小时,必须严格控制井内及邻近的放炮,立即进行护壁支护,在塌空处填充块石,护壁适当加筋,浇灌砼未达到设计强度80%前不宜拆除模板顶撑。

当塌方严重,土质过于松散和地下水作用继续塌坍时,必须加强观察,清除危石及悬土,在塌方处搭制托梁暗柱,并用木楔、长钉加固钉牢,空腔内用块石或废木填充,以阻止土石继续坍塌,并立即支护,适当加密塌方处钢筋,浇灌砼未达到设计强度80%前不能拆除模板顶撑。

6.9、终孔根据开挖实际地质剖面图,经设计部门意见反馈,进入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基岩深度满足锚固长度和达到抗滑力要求后,可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验收。

当桩孔挖至设计标高时,则停止掘进,通知建设方(或监理单位)会同设计、勘察、质监等单位共同鉴定,满足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孔底及时验收。

验收后用稍高于设计标号的砼封底10cm,防止岩石风化。

成井质量要求标准:深度和持力层达到要求、垂直度偏差<0.4%、桩平面偏差<5cm、井底沉渣厚度为零。

6.10、钢筋安装钢筋骨架在加工厂集中制作,主筋在钢筋棚加工完成套丝并运到井孔处,由工人在现场采用机械直螺纹套筒连接成型工艺进行主筋连接施工。

同一截面的接头不得大于50%接头错开距离不得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

桩身主筋配置长度应根据施工时实际完整基岩面确定,并注意抗滑桩主筋面布置在靠山一侧。

钢筋笼绑扎完成后,在距孔底2m处的孔壁环向设4根锚固钢筋,以防在砼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锚固钢筋的直径不小于20mm,打入土体不小于50cm。

钢筋笼的四周设置与桩身砼同标号的砼垫块,砼垫块每米不得小于三个、纵向间距2m,呈梅花型布置。

抗滑桩四角各埋一根声测管,声测管内径50mm~60mm壁厚不小于2.5mm,下端必须封闭,(可采用焊钢板的措施),声测管高出桩顶30cm,灌满清水,加盖盖好。

声测管安装在桩身钢筋内侧,与竖向钢筋绑扎牢固,并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声测管安装要竖直,自桩顶每2m一道用8#铁丝固定在钢筋笼上,以保证声测管相互之间的平行及稳定,6.11、模板安装地面以上桩身模板安装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砼浇筑过程不变形。

使用定型钢模组拼而成,采用钢管架和型钢加固。

安装过程中反复测试水平度、垂直度、及时校正偏差,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数值。

砼浇筑过程中,应设置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和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模板如有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措施,直至停止浇筑。

拆模时,应由上而下逐层拆除,分批撤除锚固连接件,为防止大块模板坠落损坏及伤人,必要时用绳拽住缓慢放落。

拆除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整齐。

6.12、混凝土浇筑桩身采用C30混凝土。

灌注前应先对桩孔进行清理,抽干积水,下井清理沉渣,保证清底干净。

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不得有中途停浇状况。

当有意外情况需加快施工进度时,宜采用速凝、早强砼。

浇筑时应加装串筒,避免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为保证砼密实度,采用振动棒分层捣实,每层灌注高度小于0.5米。

振动棒操作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作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