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于中铁五局西南环线铁路工程四分部管段岩溶注浆施工。
2 施工准备
(1)审阅图纸:仔细审阅施工图纸及文件,图纸所标注的尺寸、工程数量等有无错误、遗漏,是否详尽,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设计单位、监理联系,以便及时更正。
(2)测量放样:对照施工图纸准确放样边坡开挖桩,进行详细技术交
底。
3、成孔工艺
(1)钻头压力和转数选择
本段岩溶主要为III级、IV级地层,结合部分参考资料,钻头压力和转
(2)钻孔
设备安装必须使立轴中心、孔口管中心、孔位中心三心一致,方位与设计一致。
钻进使用长粗径,孔深时宜使用代导器的粗径。
对于孔斜超出规定要求时,应结合该部位注浆资料,和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确定对注浆质量确存影响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钻孔遇坍塌掉块、空洞裂隙、漏失地层难以钻进时,确定部位查清原因,可先进行注浆处理,而后进行钻进,也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注浆成孔方式。
不管是成孔之后等待灌浆,还是灌浆结束等待成孔,孔口均应封堵加盖,妥善保护。
(3)洗孔
钻孔结束后,应在孔内下入导管到孔底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外进行冲洗,直至回清水5~10min为止。
孔底沉积物不得超过20cm。
冲洗压力为注浆压力的80%,即0.24MPa。
(4)注浆
冲洗结束后,即可进行注浆。
注浆水泥采用PO32.5水泥,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
水泥浆液水灰比0.8:1-1:1。
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时,视具体情况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填充,再采用粉煤灰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
全填充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
注浆压力参数:灰岩中为0.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
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该孔注浆:1)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2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40L/min、维持30min。
2)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3-5m时。
3)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的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
当达不到上述结束标准时,应清孔再次注浆。
(5)钻孔注浆施工要求
1)注浆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成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洗工作量,注浆孔施工应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保证注浆质量。
注浆孔有空洞时灌注中粗砂或水泥浆液(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填充后才能进行注浆。
2)注浆钻孔孔位移动不宜超过0.5m。
3)注浆全过程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
4)注浆全过程应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5)注浆结束后及时用水泥砂浆封孔。
6)注浆过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污染物。
钻孔机械,采用地质钻机成孔,遵循自周边向中间、先台尾再其它部位、先大溶洞后小溶洞的施工原则,采用高压泵单液及双液注浆的施工方
法。
通过注浆试验,调整材料配比和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满足注浆加固指标,指导大面积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岩溶注浆加固施工工艺框图”。
注浆质量控制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进行注浆施工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进行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
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
土层、裂隙岩溶、洞穴等必须干钻取芯,岩芯采取率>90%,检查孔同时兼补浆孔。
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4、成孔罐浆
(1)、机具选择
(2)、压水试验
根据设计要求,在注浆前后进行压水试验,了解地下不同深度的岩层的裂隙性和渗透性。
即在1m高水柱的压力下,1m试验段长的孔段内,每分钟渗入岩层中水的体积。
由于本段岩溶注浆的设计原则为“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注浆厚度仅5~8m,因此,采用一个压力点的机械压水法压水试验。
1)压水的设备
胶塞:圆柱形,直径为107~108mm,在装置胶塞间应放铁垫板,厚度2mm,直径较胶塞小20~30mm。
工作管及承压管:工作管内径不得小于50mm,当吸水量Q≤50L/min,可以使用50mm的钻杆代替;承压管可用直径51mm以上的铁管,也可用孔壁管;工作管及承压管内壁不能过于粗糙,以减少压力损耗。
压力表:精度不小于2.5级;当处于工作状态时,轻击压力表,其指针不超过极限压力值的2%,加压停止后,指针应回到0点;使用的压力值一般应在压力表极限值的1/3~3/4范围内。
流量箱:当流量小于5L/min,禁止使用流量表,必须使用流量箱;流量箱内要设有防止水面波动且刻度清晰,不易变形的水尺,水尺的刻度应直接表示水的体积读数;流量箱须根据流量的可能变化选用直径50cm,高70cm的量筒。
流量表:选用公称通径20mm的叶轮式流量表;流量表使用前,进行校准工作,校准使用流量箱进行,记录流量表和流量箱的数值,点绘实际耗水量和流量表读数的坐标线,若曲线不在450的分角线上,则流量表有误差,须进行校正。
水位计:选用电测水位计。
供水设备: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供水设备,当条件许可时,采用自流式法进行压水试验;当采用水泵压水时,采用双缸往复式水泵和电动离心泵,以保持压力值的稳定,出水均匀。
安装水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为避免因水源水质不洁而吸入杂物,以致堵塞管路或造成供水故障,吸水龙头应包1~2层孔径小于2mm的过滤网;吸水龙头离水池底一般不小于0.3mm;出水口要装有灵活可靠的调节配水阀门。
送水水管:采用直径38或51mm铁质水管,胶皮管易弯曲将增大水管的压力损耗,尽量避免使用。
卷扬设备:可利用钻机的卷扬设备。
时钟:用秒表或电子手表记录时间。
2)压水试验对钻孔的技术要求
压水试验钻孔孔径应尽可能保持均匀一致,孔壁必须完整,以使栓塞
与孔壁密贴不漏水,必要时可考虑在预计位置浇注水泥,待水泥凝固后,用旋转岩心钻钻穿水泥浇注孔段。
在坚硬地层使用合金钻头钻进,在松软地层中应用冲击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采用清水钻进,水质不能浑浊,禁止采用泥浆、泥球等钻进方法。
如果用于特殊原因使用泥浆固壁钻进时,在压水试验前,应进行洗孔。
对试验段以上所遇各层地下水,应进行止水,待含水层封闭后,方可继续钻进。
3)压力值的选定
由于本试验为一个压力点的压水试验,压力值采用30m水柱高,即0.3MPa。
4)压水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a、清洗钻孔
在一般情况下,岩心完成,没有特殊不良地质现象和软弱夹层,可用高压水流的正循环冲洗孔壁,待回水澄清无沉碴时,即可停止洗孔。
洗孔的时间一般不得小于2h。
在松软地层洗孔有困难时,可放过滤器后再进行清洗。
b、试段隔离
根据孔径和试段位置,确定塞直径和压水管长度。
栓塞卡与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应采用试段的最大压力进行试验,测定管内外水位,检查栓塞止水效果,如果有绕塞返水现象,应进行处理。
c、测定地下水静止水位
试验前应观测试验孔段的地下水位,以确定压力计算零点,观测每10min进行一次,当连续3次读数的水位变幅小于1cm/min时,观测即可停止。
以最后一次测得的水位确定压力计算零点。
若各试段位于同一含水层时,可统一测定水位。
d、流量的观测
把压力调到设计值并保持稳定后,每隔10min测读一次流量,当试验成果符合下述标准之一时,此段试验工作即可结束,并以最终流量读数作为计算用的流量,即压入耗水量。
连续4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0%;
当流量逐渐减少时,连续4次读数的数值均小于0.5L/min;
当流量逐渐增大时,连续4次读数不再有增大的趋势。
5)资料整理
由于采用单压力点作压水试验,缺少判断条件,故不能判断某次试验成果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只要钻孔冲洗符合标准,水位测量正确,栓塞严密,压力稳定,流量读数正确,试验成果即可用于参数对比计算。
q=Q/PL
式中q——透水率(Lu)
Q——压入流量(L/min)
P——作用于试验段内的全压力(MPa)
L——试验段长度(m)
5、岩溶地基嵌补、换填
对位于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岩溶溶沟、溶槽,将突出的坚硬岩石进行清爆处理,将溶沟、溶槽里的堆积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清挖干净,进行换填处理,基床表层20cm范围换填C20混凝土。
裸露、半裸露型岩溶地段,
对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裂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嵌补。
裸露、半裸露型岩溶地段,对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裂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嵌补。
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岩溶嵌补、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岩溶地基嵌补、换填施工各项质量控制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并按照规定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28天标准强度检测。
岩溶嵌补、换填施工工艺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