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人文旅游景观

第三章 人文旅游景观


都江堰
3.1.3 古代建筑景观
古建筑是古代人类创造的进行生产、生活或其它活 动的房屋或场所,包括帝王宫殿陵寝、民间建筑、工程 科技建筑、宗教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等。
故宫
乔家大院
3.1.4 宗教文化景观
3.1.4.1 佛教文化景观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创始人为该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佛 ,是对我国影响最广、最深的宗教之一。佛教的三大建筑 分别为佛塔、寺院和石窟。
国家体育场
3.2.4.4 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 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旅游功 能相对完整独立,能够提供较为完备的旅 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
亚龙湾国家 旅游度假区
3.3 文学艺术景观
我国旅游胜地分别以其美妙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引得历 代游人不断,它们的魅力又让一代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 讴歌赞颂的诗篇、辞赋、楹联和绘画,构成了旅游地的文 学艺术宝库,唤醒了人们出游的强烈愿望。一些著名的山 水旅游胜地,大都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4.1.3 传统民居
各地的民居都沉淀了多年的古老艺术,具有鲜明的区 域性和历史文化性,是最能显示民俗风情的要素之一。
3.4.2 节庆旅游活动
节庆旅游活动是民族特征的综合反应,各民族、各地 区都有很多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地方性、民 族性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参与性强,对游客有极强 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最生动和富有魅力的人文旅游景观 。
中国雕塑的总体特征是安静含蓄、 稳健内向,以线条轮廓造型,集中体现 了中国人内敛的哲学观念。
兵 马 俑
3.3.2.2 绘画景观
绘画的旅游价值不仅表现在作品本 身可以引起旅游者的思想共鸣,陶冶游 客的情操,还在于其自身的艺术性和审 美价值。
壁画
3.3.3 民间传说景观
美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人文景观,如果再加上一些神话传说的烟 霞笼 罩,对旅游者来说,便会处于更加神奇、隽永、风情、深沉的气 氛中,滋生更美更甜的心灵感受。我国几乎所有的旅游地都有独具地方 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承德的磐锤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的象鼻山 、雁荡山的合掌峰等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像喻景的比比皆是,绘声绘色 的神话传说,使得山石胜景更富神秘 我国的道教文化景观十分丰富。武当山、青城山、龙 虎山和齐云山是道教四大名山,另外华夏五岳泰山、嵩山 、华山、衡山、恒山也是独具特色的道教名山。著名的道 观有北京白云观、四川成都青羊宫、山西芮城永乐宫、苏 州玄妙观等。
青 城 山
白云观
3.1.4.3 伊斯兰教文化景观 伊斯兰教,最年轻的世界性宗教,在中国又被称为 “回教”、“清真教”等,源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 岛,创立者穆罕默德,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是该教的发源 地,印度尼西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伊斯兰国家,清真寺 是伊斯兰教的寺院建筑。
3.2.1.3 会展旅游
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不仅包括会议和展览,而且还包 括奖励旅游和大型活动。
3.2.1.4 创意产业旅游
创意产业旅游是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是一种创 意产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的旅游新形式,强调体验性和新奇性,其 中创意产业园区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创意产业旅游实体形式。
怀圣寺
3.1.5 古典园林景观
园林是人们模拟自然山水,利用树木、花草、山、 水、石和建筑物,按一定的艺术构思建成的人工生态环 境,具有观赏游览、休憩娱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多种功能,是融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 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如同我 国的建筑、绘画一样,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别具艺术情 趣和观赏价值
3.2.2 现代建筑与工程景观
3.2.2.1 现代建筑景观
主要指广播电视塔、重要政府机构和国际组 织总部、会展中心、展览场所等。它们一般造型 别致,气势不凡。 东 方 明 珠
3.2.2.2 现代水利工程
全国各地建有大量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多 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成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 胜地和青少年学习现代科技的室外课堂。 三 峡 工 程 新 北 京 南 站
李 白 墓
3.1.6.2 崖墓及悬棺葬 崖墓和悬棺葬是两种特殊的墓葬形式。
崖 墓 悬 棺 葬
3.1.7 纪念地景观
纪念地景观是指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举行的重大 活动所留下来的遗址、遗迹或遗物,以及为纪念不同领域 和不同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人物而修建的纪念性设 施和典型建筑物,如重大战役纪念馆、纪念地、重大历史 时间纪念地、名人纪念馆(故居、工作和活动地)等。
3.1 历史古迹景观
3.1.1 古人类文化遗址
古人类文化遗址是指从人类产生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 人类历史遗迹,包括原始聚落、生产和生活用具、原始 艺术和墓葬等。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3.1.2 古代工程景观
3.1.2.1 军事防御工程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古城墙,另 一类是长城。
西安古城墙
旅游资源学
第3章 人文旅游景观
教学目标
◆ 掌握人文旅游景观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历史古迹景
观的分类及典型景观
◆熟悉现代人文景观的分类及典型景观 ◆明确民俗风情景观的分类及典型景观 ◆了解购物旅游景观的分类及典型景观
第3章 自然旅游景观
3.1 历史古迹景观
3.2 现代人文景观
3.3 文学艺术景观
3.4 民俗风情景观 3.5 购物旅游景观
苏 州 博 物 馆
3.2.4.2 大剧院
现代化的大剧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 标志性文化工程设施,高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 以综合性的大型文艺演出为主要功能。
国家大剧院
3.2.4.3 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指承办各类单项或综合性 体育赛事的设施及场所,如篮球场、足球 场、滑雪场、田径场、赛车场等,各类重 要体育赛事的不断举行使新建的体育场馆 成为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3.1.6 陵墓景观
3.1.6.1 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即古代埋葬帝王和皇后、妃嫔等皇族的坟墓 ,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选址考究,环境优美;二是陵墓 占地广阔,建筑宏伟气派;三是文物众多且稀有珍贵。
明 孝 陵
3.1.6.1 纪念性陵墓 纪念性陵墓有的是真人之墓,有的是衣冠之墓,有 的则是传说之墓,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5.2 购物街区
特色购物街区由若干特色旅游商品店铺组成,是集食 、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一体的购物街区,最能体现一 个城市的商业特点和文化氛围。许多大城市都有著名的购 物中心,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丽江的四 方街、拉萨的八角街等。此外,专门经营某类商品的特色 市场也因其专业性和规模性,成为游客聚集的购物场所。 如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市场。
3.2.3.1 微缩景观类
这类主题公园的特点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世界奇观、历史 遗迹、古今名胜以及世界民居、民俗风情、世界歌舞表演艺术 等一起展示在游客的眼前,是以人类文明史为主题的公园。
锦绣中华
3.2.3.2 民俗景观、仿古建筑类
这类主题公园的特点是以中华民族的灿 烂文化为背景,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参与 性等特点,在其中能让游客跨越时间的隧道 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大”会址纪念 馆
3.2 现代人文景观
3.2.1 产业旅游地景观
3.2.1.1 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旅游,其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 内。
3.2.1.2
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风光及独特的农业文化景 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基础所开展 的旅游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农业观光、瓜果采摘、乡村度假等。
3.2.2.3 现代交通设施
各种桥梁、隧道、运河、车站、机场、港 口等工程本身多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造型别 致、建筑独特,成为当地的形象标志和重要的 游览观光热点。
3.2.3 主题公园景观
主题公园(theme park)指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工创造 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其最大特点是赋予娱乐活 动以某种主题,并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娱乐的内容与形式,园 内所有的造型、色彩、绿化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 认的特征和游园的线索。
3.4.3 风味佳肴
中国被称为“烹饪王国”,粤菜、川菜、鲁菜、湘菜、 浙菜、闽菜、徽菜、淮扬菜等是著名的八大菜系 。
3.5 购物旅游景观
3.5.1 土特产品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不一,东西南北生产生活方 式差异很大,土特产品相当丰富,是各地旅游和商业开发 中的宝贵资源。其中茶、酒、丝绸、陶瓷等是很有代表性 的土特产品。
3.2.3.3 影视城类
这类主题公园是旅游产品和影视拍摄相 结合的经典之作,集观赏性、实用性和体验 性于一身。
中华民族园
3.2.3.4 动物景观类 3.2.3.5 主题游乐园
横店影视城
3.2.4 文体康娱景观
3.2.4.1 博物馆
博物馆是供搜索、保管、研究、陈列和展览 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 的实物或标本的建筑。当代中外许多城市新建的 博物馆,不仅成为这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以 其丰富的收藏与陈列吸引着众多游客。
■ 本章小结
当前,国际旅游有一种正在向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弘扬民族文化 ,展现地域风采,深刻挖掘和表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受到旅游资源开 发者及政府方面的普遍重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物古迹,风格鲜明的城 乡风貌,独具韵味的民俗风情,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等人文旅游景观是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凝聚,也是对自然旅游景观的重要补充,我国许 多景区的人文与自然旅游景观融合的十分协调,既有诗画的意境,又有 史的魄力。因此综合系统的了解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是综合开发与 规划旅游资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才能 有利于保持旅游资源的长久吸引力,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