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必考xx赏析
《游xx村》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一是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3、请从修辞色角度赏析“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
《登xx》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
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5、本诗主旨: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品析“浮云”“最高层”和“千寻”。
“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也暗喻奸佞的小。
“最高层”一语双关,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千寻”运用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己亥杂诗》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8、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现常用来表现老一辈为了下一代甘愿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蕴含了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哲理。
《登幽州台歌》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感慨。
1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并赏析“悠悠”和“独”的表达效果。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独”指单一,只有一个。
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11、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xx》
12、主旨: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3、请从练字的角度或修辞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意为聚集,运用拟人,将泰山人格化,突出其神奇秀丽的景象;“割”采用夸张的修辞,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一明一暗,突出其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景象。
1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示例一: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小”妙在何处?蕴含什么哲理?“小”意为矮小,衬托了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
用典故,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蕴含着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欣赏到绝美风光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