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1)课后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来自最美的乡村婺源江湾中学,欢迎大家到婺源江湾去玩,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评价反思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它是继有理数加减法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一样,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
因为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所以,这里关键是得出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所以确定以下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难点:发现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使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有理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选择
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预、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为此,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等教法组织课堂教学。
(二)学法指导
根据课标基本理念:学生学习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升。
三、教学流程
预--------自主探索
议--------合作交流
导--------掌握使用
练--------巩固拓展
(一)预
1、第1题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水平。
2、第2题试着完成四组计算题为归纳法则作准备,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水平。
3、第3题观察并填空协助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4、第4、
5、6题,目的是检测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作准备。
(二)议
1、第1题目的是让学生合作讨论预习中碰到的不懂的问题。
发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水平。
2、第2题:(结合预习题2、3在小组内说一说:两个因数的符号与积的符号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目的引导学生思考,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也要加入,即时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
如果学生预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小组议论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第二手资料,为下一环节教师的导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导
1、师生一起归纳法则,目的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了前两个环节学生的预习和小组讨论,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得出法则。
2、例题是预习题中的两道有代表性的题目,既有同负号相乘又有异号相乘,还能够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能够乘以(-1)及倒数的定义。
对例题的讲解即对预习题实行了讲解,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3、思考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法则,并强调解题步骤,规范解题格式。
整个导学过程以引导启发为主,重点突出,用时较少,为下一环节学生的练习赢得了较多的时间。
(四)练
1、通过练习1协助学生巩固乘法法则;
2、练习2是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倒数的对比练习,协助学生区别相反数和倒数。
3、通过练习3、4进一步协助学生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使用有理数的乘法解
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水平。
4、第
5、
6、7三题是本节课的拓展提升,协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用符号实行数学思考。
第6、7题还使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目的让学生吃好吃饱,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五)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协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的重点内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
培养学生的归纳水平,并即时巩固重点知识。
四、评价与反思
亮点:1、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法则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敢于放手,每个环节都由学生先自主探究,有困难时再合作交流,最后教师实行重点难点点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本节课以“预、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设计,每个环节都突出了重点,并以学生的“练”为主线,让学生在练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水平、推理水平、分类讨论思想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不足:两负数相乘积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为负,部分学生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区分。
改进意见:在练习题中设计一组含有两负数相乘与两负数相加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区分。
谢谢!。